中国江苏网11月5日常州讯 伴随着精密机械运转的嗡鸣声,两台3米高的机械臂分工协作,准确无误地将接箍安装到大型油井管上,整个过程仅耗时30秒。
这是记者10月26日在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德胜DG厂内看到的一幕。不远处,车间墙上悬挂着“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高端油井管制造车间”的铜牌,以及数十种车间智能设备介绍。自该车间2019年被成功认定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以来,每一年都有多台新型智能设备上马,车间智能化制造水平节节攀升。
“在行业中,我们车间的智能化制造水平一直保持领先位置。”德胜DG厂负责人梁旭自豪地介绍道。他说,企业对于智能化升级改造十分重视,只有抓住技术升级的“法宝”,才能在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说着,他指了指不远处的自动打包设备机器人,“这是我们前年投入使用的,是整个行业内的第一台机器人,由我们和生产方联合开发。”
梁旭来到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工作已有11年,是厂内制造业方面的专家。常州提出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高标准建设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令他干劲十足。他说,常州的智能制造水平多年来始终保持全国前列,“选择继续深耕制造业,集中力量搞产业科技创新, 我觉得走对了路子。”
据了解,近年来丁堰街道将抓好智能制造示范标杆作为重要目标,鼓励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有5家企业8个车间获得市级以上智能车间认定,其中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个,市级智能车间6个。
10月28日上午,位于漕上路、大明路交界处的联动U谷·常州智能智造科技园内,丁堰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政剑正和招商负责人一起,核对园区近期招商进度,询问企业入驻情况,专班推进。今年4月,常州经开区正式启动园区更新三年攻坚,建设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相融合的示范园区。科技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腾退低效用地,新建高标准厂房,将优质智能制造企业聚集到园区,从而增加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科技园规划的11栋厂房,已有8栋售罄,34家企业签约入驻。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科技园招商总监谭戊辰介绍,入驻的科技创新企业还有多家来自外地,“有一家研发新药的企业,老板是常州人,原本开在上海,现在又回到了园区。”谭戊辰表示,从招商情况看,常州的区域位置、产业配套能力优势,以及不断更新的创新激励政策,是吸引周边企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看着身边已经封顶的崭新厂房,蒋政剑充满信心。他透露,起初,科技园对入驻企业的要求是亩产税收不低于40万元,但目前进驻的企业平均亩产税收已超过了80万元,翻了一番。他表示,常州大力推动“532”发展战略,常州经开区提出要打造智能制造强区,丁堰街道责无旁贷,将全力在大力推动产城融合、科技创新、工业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贡献力量。
围绕五大中轴建设,丁堰街道正上下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街道投资5300余万元,完成了潢浜路、联东路、艾普路三条城市配套道路,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提升交通优势。作为东方新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商业街、科技金融中心将在年内开工。在未来,这里还会有东方云湖、东方广场、地下空间……延陵东路二期景观提升工程也已在9月完工,围绕东西贯通的运河滨河步道,沿线设置迎宾节点、运河工业口袋公园等多个景观节点,被誉为“常州最美梧桐路”,吸引大量市民前来打卡、摄影。(符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