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常州成语有多少? 讲得出故事的就有219条
2021-11-04 21:12: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编者的话

我们记住故乡的方式,很多经由风物,即风景和物品。而在常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调动自己全身所有的感官行走常州,去故纸堆里寻觅,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或用成语、或用文字、或用影像、或用行动,用各种方式“记载”下他们眼中不一样的常州风物,为过去与现在之间填补记忆的罅隙,为现在与未来之间留存历史的温度。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本报将推出“常州风物志”系列,来呈现众人眼中不一样的常州。

 

■记者 何嫄 图文报道

“其实,光是红梅公园这一处地方,我就能想到不下20个常州成语!”10月份以来,地方文化学者、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薛焕炳一直在思考着如何给常州的孩子们更好地普及地方文化,而在红梅公园,他最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做一张“公园里的常州成语”地图。

不久前,薛焕炳刚刚出版了《常州成语故事》一书,用经过考证的219个常州成语,揭开了常州“成语之乡”的面纱,让不了解常州与成语关联度的人开了眼界。

如何定义“常州成语”?

“所谓‘常州成语’,从地方文化挖掘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应该是成语故事的发生地在常州,或者是出自于常州人之口。”薛焕炳说,他曾经罗列出一些成语,比如“实事求是”“力争上游”“不远万里”“以茶代酒”“千钧一发”等,就具有这样明显的特点。

薛焕炳想做的“公园里的常州成语”地图,就拿红梅公园嘉贤坊来说,立刻就能联想起与常州人文始祖季札相关的众多成语。薛焕炳盘点说:“‘三让其国’‘季札挂剑’‘闳览博物’……大约20余条成语,都是与季札相关的。”

他说,常州地处长江以南,三吴之中为“中吴”,自泰伯携仲雍南奔荆蛮、建立勾吴以来,这里就成为了吴文化重要的发祥地。特别是到了春秋后期,季札逊耕舜山,封邑延陵,教化子民,更是奠定了常州的人文基础。自西晋至晚清,常州又一直是郡、州、路、府所在地,管辖范围广、人口多,至辛亥革命前后,历经3000余年,可谓历史悠久。

他还强调,成语故事是历史的产物,所以《常州成语故事》秉承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内容不应只反映现在和当下,而是反映了在历史长河中疆域变化的常州范围,尤其是反映辛亥革命前的常州。

薛焕炳介绍,如果要给《常州成语故事》中的成语进行一个范围界定,那么准确地来说应该是:“书中涉及的成语须发生在历史上的常州区域,或发生在常州人身上,或形成于古代常州先贤的著作之中;成语背后须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些虽属成语,但无故事则不收录其中。”

“常州成语”有何出处?

“我收集这些成语,足足用了近2年时间;而书中大多数成语的出处,都是史料和典籍里的记载。”薛焕炳说,自己收集的常州成语故事大多出自于春秋、魏晋、齐梁、唐宋、明清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如春秋晚期,吴国国都曾经迁至延陵(常州古称之一)城南的太湖之滨,吴越之间很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于是,就有了“披裘负薪”“秋风过耳”“卧薪尝胆”“百战百胜”“三令五申”等成语。

“2008年,阖闾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们曾经在历史课本里读到过的关于吴越争霸时的一些故事,原本大家都以为是发生在苏州,但这项考古新发现让大家明白,‘哦,原来这些是发生在常州呀’!”薛焕炳介绍,作为吴国都城的阖闾城,遗址至今尚存,分为东西二城,东城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湖山村,西城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里村,占地大约100万平方米,其中四分之三在常州境内。

他还说,在永嘉南渡后,因为北方氏族南迁,落籍江南建康(今南京)、晋陵(今常州)等地,促进了文化上的南北交融,就产生了“举案齐眉”“入木三分”“爱不释手”“周处自新”“不解之缘”等成语。

“其实常州历代都有成语研究者,而最为有名的是清代的赵翼。”薛焕炳介绍,这位曾经写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著名诗句的学者,在其所著的《陔余丛考》中,用最后一整卷来收集了成语200条。他说,赵翼的收集中,除四字成语外,还多见多字成语。

“常州成语”仍在发展

“直到辛亥革命前后,在常州人身上,还产生了‘授柄于人’‘盗玉窃钩’‘如愿以偿’‘迎头赶上’等成语。”薛焕炳说,“我认为,常州成语其实不能仅仅局限在古代,今后还会有新的成语出现。”

据介绍,一些古代没有被认为是成语的四字语,近年来也逐渐被成语研究界“接纳”。薛焕炳举了赵翼《陔余丛考》中的“纸城铁人”和刘可毅《毗陵驿马记》中的“良马视驽”为例,“像‘纸城铁人’现在就经常被用来表现历史上的常州精神和常州人的风貌。”

薛焕炳说,就像当代流行语“非诚勿扰”“喜大普奔”等的诞生隐含成语属性一样,常州未来未尝不会出现新的成语,但需要时间的积淀。

而对书中收录的“牛郎织女”“卧冰求鱼”之类的常州成语,薛焕炳说,正像民间传说被国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采取数地同时列为故事发生地的做法那样,历史上也有很多成语故事出现了“一个故事多地发生”的情况。他认为:“这并不存在‘抢’与‘争’的问题,而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与文化认同,应该持相互尊重与包容的态度,有利于传承。”

薛焕炳在《常州成语故事》上下册中,将219条成语按照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排列,并在整本书的最后,将所有的常州成语按照拼音字母顺序再次排序。他还邀请画家娄家骐画白描插图,并邀请了莫彭龄、赵贤德、秦舒凌、钟敏、王金兰等成语研究和文史方面的专家进行学术指导。

薛焕炳觉得:“地方文化要传承,主要要从孩子做起。模仿字典排列,在方便查找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正在筹划即将推出的“公园里的常州成语”地图,只是个开始。

链接

这些“常州成语”,你熟悉吗?

季札挂剑:又称“悬剑空垄”,意思是指讲诚信,恪守诺言,心有所许,终不相负。成语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其以死倍吾心哉!’”

千百年来,“季札挂剑”成为常州“诚信之邦”的思想源头,同时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诚信典范。至今,常州把“季子故里,诚信之地”作为城市形象加以塑造,并在人民公园建了季子亭,在红梅公园立了嘉贤坊。

纸城铁人:比喻城若纸糊,人如铁铸,坚不可摧。成语出自清赵翼《陔余丛考·常州忠义祠》第三十五卷:“伯颜因常州拒守,至平江疑有备,乃不烦兵而下,因笑曰:‘常州纸城铁人,平江铁城纸人。’”

宋末元初,元兵挥戈南下,进犯京城临安(今杭州)。常州作为临安的屏障,成为必争之地。而常州城周围既无大山作为屏障,又无大水作为鸿沟,四周无险可守,残存的常州城墙又破败不堪,一些大的缺口只能用树枝杂物勉强护住,这样的护城条件,被元军统帅伯颜不屑一顾地讥讽为“纸城”。常州军民就是在这种极其艰苦残酷的环境下,忍饥挨饿,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二十万元军达半年之久,被伯颜叹为“铁人”。

寸草春晖:指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成语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该诗为孟郊任职溧阳县尉时“迎母溧上作”,是一首母爱的颂歌。2016年,旧县村(原溧阳县治所在地)已将“孟郊与游子吟的故事”,成功申报了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