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8日常州讯 近日来,常州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和市委“四亮四促一争先”实践活动要求,在提升党性修养、解决民生实事、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先行军,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推动“两在两同”落地见效。
真学真信,在提升党性修养上争当先行军
常州经开区采取党组集中学、班子成员研讨学、支部深入学、党员实践学等方式,深刻领会“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深悟笃行、务求实效。注重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组织开展12次专题学习会,其中,交流研讨6次,专题读书班3次,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读史学史讲史用史。同时以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分类施策推动基层理论学习,着力提升党员参与度。注重突出全面覆盖学习,打造“秋白课堂”“匠心车间课堂”“实境课堂”等特色课堂,开展“党史快递”项目,为全区各类党员、群体送学上门,打通了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注重突出挖掘红色资源,立足“中共常武第一支部”,联合南通、徐州等六市,牵头组织开展“不忘来时路、初心向未来”江苏第一党支部联盟成立仪式,冯仲云教育基地、经开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开放,全区“十大红色地标矩阵”影响力不断扩大。
遥观镇“匠心车间课堂”
用心用情,在解决民生实事上争当先行军
经开区立足自身实际,创新打造“访红色记忆、访英雄模范、访民情民意”和“群众微心愿、民生微项目”的“三访两微”活动品牌,各级干部走访慰问英雄模范1000余次,走访调研企业66家,走访群众6454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051条,梳理形成经开区重点民生项目、重点实事项目和惠民实事等“三张清单”,精准发力,为民办实事。在“食”上严把关,打造“青柠小站”等食品安全前哨阵地,推出毗邻区域农产品“一码通”;在“住”上强保障,梅港新村、河苑东村等老旧小区改造获广大居民点赞,“东方·青年人才社区”、星辰村人才公寓项目缓解创业青年居住难问题;在“行”上谋畅通,对东城路、华丰路等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打造“警家校”护安护畅模式;在“医”上强服务,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举办“医保相办 经心守护”医保服务体验感提升行动;在“安”上守底线,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暖心来敲门”等社会治理合伙人项目,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造后的梅港新村
争先争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先行军
经开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把“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同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主动回应“难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设立政务服务“零号窗口”,推动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归零。推出首批100个行政审批应用场景“免证办”服务,实现营业执照、场所证明、立项、规划许可证等多个证明材料免提交。开展“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征求高新技术、纳税超千万等重点企业对区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打造“红动经开·益企向党”上市红党建品牌,组建助企上市“红小二”服务队,出台“七个一”党建服务包,助力资本市场“经开板块”扩容提质。举办“经开先锋”职业技能大赛,为企业培养和选拔蓝领人才提供渠道。通过这些“先人一步”“快人一招”的贴心举措,有效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真正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大合力。(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