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里应外合”走出产销路
2021-07-22 10:59: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孙秋生父子的故事

雨过天晴,气温陡升。

“前天最后一场梅雨下得虽猛,但对我们螃蟹养殖倒是‘及时雨’。”孙秋生7月12日说,若是蟹塘里的水太浅,就不利于螃蟹在高温季节生长。

孙秋生今年56岁,是金坛区金城镇沈渎村第14村民小组村民,也是金坛万叶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这几年,他的养殖面积稳定在80亩左右,其中20来亩养蟹苗,60多亩养成品蟹。当天,万叶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东波,金坛区农业农村局农办综合科(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朱洪来一起,到他的养殖基地走访。记者随同前往。

“高温天气,蟹塘控草最关键。草长得好,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为螃蟹降温、歇息和脱壳营造好的环境。”孙秋生领着冯东波、朱洪来走近塘边,用竹竿挑出一簇碧绿的水草,互相传递着看。

冯东波说,老孙养蟹几十年,摸索出一套控草的好办法。去年,黄梅季节长期阴雨,许多养殖户的池塘水草发生烂根现象,导致螃蟹普遍减产。而老孙控草有方,成品蟹平均亩产仍然保持在300斤以上,亩净效益超过5000元。

“这要感谢合作社为我们社员服务得好。”孙秋生说,从蟹种繁育到饲料供应,合作社都替社员周到考虑。这个月上旬,合作社又召集社员就高温天气养殖进行培训,请来水产专家现场指导,社员之间互相交流,大家反映收获不小。

跟着孙秋生转到蟹苗养殖池塘边,记者看到,这里的水草长得更好。他拎起预放在塘中的网兜,受惊的蟹苗纷纷从网中爬出,落进水中。

“蟹苗亩产500斤不成问题,亩净收入会超过1.5万元。”孙秋生一边把网兜放回水中一边说,这些年,他都是定点从合作社在东台的大亲本繁育基地拿种苗,养到第二年,大部分供应周边社员和养殖户投放。

村民蔡兆明说,他养了40亩成品蟹,蟹苗就是从孙秋生这儿进的,少了外出进苗颠簸,蟹苗成活率高,后期也长得好。

孙秋生养螃蟹挣钱多,还与他儿子有关。

“确实,从6月中旬开始,儿子就开始接单。提前几个月,货款就被客户陆续打到合作社的账户里。”孙秋生说,他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在南京一家上市公司从事技术工作,7年前开始尝试网上销售螃蟹。头两年,让客户先尝后买,算下来略为亏本;后来两年,分别赚到5万元和10万元;近3年,借助合作社平台提前接单,销量大增,每年与合作社结账后都能净赚50多万元。

“去年光按儿子订单发货,快递费就付了10多万元呢。”孙秋生说,他现在只要一门心思按合作社要求养好蟹,养出高品质蟹。

冯东波说,现在,在合作社,父母在家从事养殖、子女在外工作的情况已很普遍,像老孙家一样的父养子卖模式,可以借鉴和推广。合作社社员徐国方前段时间已带着在无锡工作的儿子、儿媳专门到孙秋生这里对接、取经。

“金坛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地区,万叶水产专业合作社一直是规范和创新运作的佼佼者。”朱洪来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但也不一定非要把在外工作的子女拽回农村,只要充分借助合作社平台和城市人脉资源,“里应外合”,就能走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赵鹤茂

标签:合作社;螃蟹;社员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