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康复中心+庇护车间,为精神残疾人找回尊严
2021-04-21 11:15: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康复中心+庇护车间,为精神残疾人找回尊严

省残联:“金坛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我市金坛区卫健、残联、民政多方联手,在全省最早建成康复中心+庇护车间“残疾人之家”社区工疗站,先后吸纳227名精神、智力残疾人进站,近6年来无一人病情复发。省残联领导称,以这种精准扶贫和扶志的举措达到个人、家庭、社会三方共赢的“金坛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一栋楼,换来社区稳定

金坛区东城街道华胜社区2015年4月建起吸纳精神、智力残疾人的工疗站,取名“金馨家园”。

华胜社区地处城郊,有近1.8万人,其中有14名治疗出院的精神、智力残疾人。社区治安巡逻队员常在深夜发现他们在外游荡的身影,并常伴有损坏公物等行为,导致社区矛盾和纠纷有增无减。

如何破解这一影响社区稳定的矛盾?在卫健部门指导下,华胜社区收回一栋年租金20万元的三层楼房建工疗站,从最初吸纳社区14人到现在吸纳了全街道42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工疗站与爱心企业结对共建企业庇护车间,进站工疗人员在接受日间照料和生活技能培训的同时,参与布艺手工制作、服装后道加工等辅助性劳动,每月有2000元左右收入。工疗站每天提供免费午餐,还为他们缴纳养老、医疗保险,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精神残疾人在工疗站参与劳动

“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华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月平说,工疗站运行几年来,提高了精神残疾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信心,其家庭成员从繁杂的看护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大大减少了邻里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区管理。

一人安,变成全家和谐

尧塘街道残疾人康复中心工疗站现有精神、智力残疾人30多名。他们分组自我管理,除了相互监督服药等日间照料外,还参与园艺栽培、纸箱折叠等辅助性劳动。

工疗人员小姚今年35岁,每天骑电瓶车准时赶到工疗站打卡,工作人员随即拍了视频传给他的家人报平安。他说,工疗站每天都安排康复训练,还组织阅览、拔河等文体活动。他参加折叠纸箱的劳动,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原先一直在家看护他的母亲也能到企业上班了。

56岁的老王以前是木工,发病治疗出院后一度非常消沉。来到工疗站后,他发现自己的巧手又能发挥作用了,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他说:“女儿已经出嫁,我现在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

一档案,保障康复质量

从一家封闭式精神康复医院向多个社区开放式延伸,工疗站成为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温馨家园。在这里,工疗人员接受公益性康复治疗,包括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他们的心结慢慢被打开,并提高了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走向社会的信心。

“前些年,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出院后,一段时间内复发率较高,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金坛区康复中心主任冯前说,从最初的东城街道工疗站到现在全区各个工疗站,几年下来没有一人复发。并且,他们已从完全被动式管理转为自我管理为主,有多人掌握一定生活和工作技能后进入企业正常上班。

金坛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周鑫介绍,该区对康复出院进入工疗站的精神、智力残疾人有一套严密的服务管理流程,每个环节都按标准执行。比如工疗中刀具的发放、归还,手工产品数量的记录,实现全过程管控。具体管理过程中,实现一人一档,心理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心理治疗,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精防医生定期进行随访、病情测评和康复指导,促使他们尽早回归和融入社会。

赵鹤茂 顾裕铭 图文报道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