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有了新名字、新身份和新家 无名流浪聋哑老人在常州安家
2021-04-08 15:34: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4月2日下午,一位无名聋哑老人作为“常”家人正式入住常州市福利院。告别流浪生涯,他终于有了新名字、新身份和新家。

老人的新名字叫常国金。根据惯例,一般无法查明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入住福利院,工作人员都给他们取姓为“常”。名字中的“金”字则是因为数年前,市救助站巡查时在常金大桥下发现了这位聋哑老人。起初,老人拒绝进入救助站。此后的数年里,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常金大桥看望老人,给他送去清凉油、拖鞋、人丹等消暑物品,以及棉被、棉衣、棉裤、棉鞋等御寒物资。此外,钟楼区先锋青年志愿者李彩娥结对帮扶老人,3年间从不间断为老人寻亲。在李彩娥的帮助下,老人住在凌家塘附近的出租屋内,以捡废品为生。

去年12月,老人租住的房子即将拆迁。在李彩娥的劝说下,老人同意向救助站求助。老人被送到救助站的第二天,救助站工作人员就开始联合公安机关,利用人像比对、指纹、DNA等技术,并借助媒体的力量为老人寻亲。可惜的是,因为老人不会写字也无法正常交流,所获信息甚少,至今也未能帮他找到亲人。

根据规定,对超过三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当予以安置。在救助站和福利院工作人员办完各种审批文件后,老人被正式移交福利院安置。这样,老人有了新身份,就可以和其他困难群众一样享受到生活照料、户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费用报销、残疾及特困补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据了解,常州市救助站每年都要收留一些流浪、乞讨无着落人员。对于能讲清楚身份信息、家庭地址的流浪人员,救助站会帮助他们及时返乡。自2003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已累计为近10万人提供救助服务,护送受助人员安全返乡千余次,达5600多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一些智力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员,因无法说清家庭信息及个人信息,只能留在救助站等待安置。2005年以来,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共安置224人。

(吕亦菲 图文报道)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