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打击文物犯罪,守护文物安全 让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和谐共存
2021-03-23 15:07: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近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连续三天通过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让文物的发掘和保护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同时,由市文物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侦破的常州市“5.29”盗掘古墓案也让更多的常州市民在最近聚焦文物安全。

“5.29”盗掘古墓案的成功查处,是近年来常州文物部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战果,也是坚决守住文物安全红线、底线和生命线,不断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合力把宝贵遗产管理好、守护好的一个生动缩影。

青城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作业

案件处置

多方联动、重拳出击,打击文物犯罪毫不手软

近日,本报对“5.29”盗掘古墓案进行了报道。在“5.29”盗掘古墓案侦破过程中,市文物局从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抽调精干力量,全力配合公安部门开展联合调查侦办。

据了解,去年5月31日至6月11日,市文物局派出9批20多人次专业人员,配合朝阳桥派出所以及钟楼区邹区镇、天宁区郑陆镇、武进区牛塘镇等地,对涉嫌盗掘贩卖的文物进行辨别、鉴定。与此同时,主动对接南京博物院、苏州市文物商店,对收缴涉案文物进行定级定价,共鉴定文物3519件,为案件办理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证据。

据悉,去年6月底,市文物局委托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组织实施该地块考古调查勘探,初步发现古代墓葬15座。去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由常州博物馆正式开展考古发掘,共发现清理五代至明清墓葬58座,出土文物300多件(套)。去年11月,经江苏省文物局批复同意,由常州文物局督促相关单位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考古先行

创新机制、服务发展,推动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双赢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是吴文化、江南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市现有各级文保单位355处。近年来,市文物部门在强化考古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同时,指导督促辖市区严格执行《常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科学处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关系。

据悉,2018年来,我市累计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面积2000万平方米,实施考古发掘16个,清理各个历史时期墓葬800余座,发现并保护了青城墩遗址、大王庙遗址等一批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出土文物5000余件。其中,青城墩遗址发现了崧泽文化高等级聚落,出土了“江南第一龙”,是我国迄今出土最早的一批龙形玉器,对研究中国龙文化和常州“龙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寺墩遗址、象墩遗址、青城墩遗址等考古发掘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课题。芳茂山南宋纪年墓葬发掘出土大量丝织品、纸张和整套文房四宝,成为江南地区宋代考古的重要发现。运河南岸明清时代金龙四大王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了记事石碑、功德碑以及建筑构件等重要遗存,丰富了常州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内涵。

执法保障

全面覆盖、规范透明,“三项制度”建设初见成效

2017年,常州被列为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领域“三项制度”唯一试点城市。试点过程中,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全面了解各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执法全过程记录以及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全过程记录推行情况,完成了《文物行政执法中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等三项制度调查研究报告》《文物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文物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操作手册》等成果。与此同时,通过建设重点文保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市5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市级文保单位远红外热成像、24小时全天候远程视频监控。常州试点经验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为在全国文物行政执法中推行“三项制度”提供了常州经验与智慧。

在“三项制度”的引领推动下,三年来,常州共办结文物行政处罚案件6起,累计处罚金额达107万元。2019年,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根据举报线索,对常州至宜兴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常州段进行检查,发现该项目违反《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人民币20万元的行政处罚,该案入选2020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罚“十佳案卷”。

基层一线文物行政执法面临任务重、人手少等诸多困难。常州抓住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契机,不断配优配强文物行政执法力量,有效保障了文物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共设有一线执法大队7个,其中5个大队分别对应5个市辖区,统一负责查处各辖区内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广电、旅游和体育等领域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改变了以前文化市场稽查和文物稽查按领域划分的执法模式,为全市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郑雨露 常文旅 周晓明 文

图片由市文广旅局提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