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青铜牺簋”,常州最古老的牛是件“国宝”
2021-02-05 17:22: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这个可以说是在常州发现的造型里最早的牛。”常州市86岁的老考古人徐伯元,翻开他数年前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伯元考古文选》,指着列入《周代淹城遗址出土铜器》里的“青铜牺簋”,肯定地说。

退休前任常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的徐伯元,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正是在那一年的4月,青铜牺簋作为淹城遗址出土的先秦时期金属器物之一,重现于世人眼前。

“淹城遗址是我国目前已知先秦时期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地面城池建筑遗存,以拥有一郭、三城、三河相套结构的独特城池建筑形制而独领风骚于国内外古城池建筑群中。那时候当地堵河积肥挖掘泥炭,前后共发现了4条独木舟、一批青铜器、陶器,而在附近的农田耕作中也不断发现青铜器、陶器、原始青瓷器及铁器。”1976年开始从事文博工作的徐伯元,未能亲自参加现场挖掘,但从当时陆续公布的考古信息来看,一直关注考古的他很肯定地说,青铜牺簋正是这批青铜器之一。当时,这批青铜器正因其中造型奇特的三轮青铜盘、青铜尊等广泛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家、艺术家的浓厚兴趣。

据记载,1958年4月,在淹城内城河东渠泥炭层的一条独木舟中,发现了一批叠放在一起的青铜器,包括3件尊、1件三轮铜盘、1件三足匜、1件牺首簋、一组7件勾鑃,共13件。这件牺首簋,即是“青铜牺簋”。

“当时牺首簋叠置在三足匜中,三轮铜盘覆在牺首簋的口上。”徐伯元说,因为当时常州尚未成立考古队,常州博物馆也是1958年10月才创建的,所以当时是由南京博物院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来进行考古挖掘。后来这批文物因研究需要被分置多处,这件青铜牺簋因为比较珍贵,与独木舟等一起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牺簋”中的牺,指“牺牲”,是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簋”读作guǐ,《传·四簋》载:“簋,黍稷稻粱”;《周礼·地官》云:“舍人凡祭祀共簋”;《仪礼·公食大夫礼》:“宰夫东面坐启簋会,各于其西”。可见,“簋”是一种祭祀食器,且带有盖子。这种祭器,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同时,簋也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或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

这件青铜牺簋,外观为侈口、卷沿、圆唇、矮束颈、扁鼓腹、平底、大圈足,前有兽首型管状流,后有鱼尾形鋬,腹部饰蟠螭纹。徐伯元说:“淹城遗址出土的这些金属器物时代,大致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中期的范围之内。当时,部分学者把这件青铜牺簋的时间定位在了春秋。”徐伯元还说,随着这些年考古界对青铜器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其功能也有揣度,可能是生活用具或礼器。

徐伯元指着资料图片说:“你看,这个附在簋腹部一侧的就是牛头状的兽头。从器物史层面讲,这应该是常州最早的牛的形象了!”他还说,原件现在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算得上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在常州市武进博物馆,还留有这个青铜牺簋一比一的复制品,春节假期它将在常州博物馆展出,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参观。

本版文图 何嫄

部分图片由受访博物馆提供

标签:青铜;常州;青铜器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