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农历春节的临近,归国游子的脚步愈发匆忙。
常州,是不少人此行的终点。
“跟我走吧,接你回家!”这是常州(昆山)入境人员转运专班工作人员面对每一位上海入境来常人员热情的问候。
“派我去吧,逆行有我!”这是专班人员面对涉外防控职责庄严的承诺。
截至2021年1月31日,常州今年已接转271人。至此,自去年转运专班成立以来共接转2100多人,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零感染”“零事故”的双零目标。
逆行
从闻令而动到笃行如初
抗击疫情,兵贵神速。2020年3月6日晚,接省涉外防控协调组紧急指令,常州市防控指挥部连夜成立由市外办牵头,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组成的昆山工作专班,并于次日上午火速奔赴昆山,开展入境人员集中转运工作。
首批专班人员争分夺秒、夜以继日,迅速制定了转运方案并投身转运任务。随着入境人员的增多,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增派人员,转运车辆快速集结,专班制定了“五个一”工作规程,做到“即到即送”“全程闭环”,到第一轮转运结束共接转了1427人。
在转运队伍里,来自常州市国际交流中心的潘曙伟是较早参加转运任务的工作人员,去年3月10日首次到岗。
“第一天到昆山,看到工作组轮班交接频繁、转运环节较多、24小时连轴转,每个人心理压力都挺大,我亲身体会到了此次任务的特殊性。”潘曙伟说,因归国入境人员从浦东机场到达昆山中转站的时间不确定,他从接到任务出发、抵达昆山中转站接收归国人员、从昆山护送回常、然后返回昆山车辆消毒等待,最少需要6-7小时。
期间,还要在闷热不透气的防护状态下,与昆山和常州两地接驳组完成信息上报交换工作。大多数转运任务都在半夜执行,每次披星戴月完成护送任务已到凌晨,最晚的一次已是早上七点。“每次虽疲惫不堪,但想到昆山工作组的领导和同事都还彻夜未眠在奋战,我就能打起精神,继续干。”
首次执行任务,两周内,潘曙伟共计完成10批次50人(含外籍人士4人)的返常转运任务。
去年8月27日,对上海入境人员继续实施闭环转运后,昆山专班运行了13期,转运专班工作已经成为常州市涉外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转运制度更加规范、机制更加完善、人员更加精干,实现了转运工作从应急防控到常态管控的转变,确保了“零感染、零事故”。
践行
伟大的抗疫精神和生动的常州故事
清晨,一身防护服的常州(昆山)入境人员转运专班人员全部准时到岗。
2017年才参加工作的黄杰,现为常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天宁大队红梅中队民警。今年1月17日,他被指派到常州(昆山)转运专班工作。
“来之前,我的内心有激动也有不安。”黄杰说,激动的是他能有幸参加抗疫一线的工作,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不安则来源于让人胆颤的新冠病毒。
怀揣着这样的心情,黄杰到达常州(昆山)转运驻地,在“老战士”的帮带下,黄杰很快熟悉和掌握勤务工作。
在接转过程中,让他印像深刻的是一对母女。那天,母亲推着两个大箱子,身旁的小女孩肩背小书包,手端塑料盆和小椅子,两人十分疲惫,带着不安和焦虑。黄杰主动上前关切询问,并与其他人员一起做测温消毒、身份核对等相关事宜。
大巴车带着母女等入境人员安全抵达常州隔离点。黄杰帮助旅客搬运完行李后,正准备上楼进行消杀,这时小女孩跑了过来,深深鞠了一躬,用稚嫩的声音说了一句“谢谢你们”,又开心地跑回了妈妈身边。那一刻,黄杰感觉工作中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在通过专班转运通道回常人员中,有组织复工复产的外企高管,有滞留境外数月的外出务工人员,有费劲周折回到祖国的海外学子,他们经历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却在回常的旅途中感受到常州这座城市的温度。
25岁的常州籍旅客邓女士在昆山中转基地等候区突发哮喘,出现呼吸不畅和四肢发麻无力的症状,专班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妥善处置。当邓女士身体恢复乘坐大巴离开时,远远地划出一个爱心以示感谢。
韩国驻上海总领馆商务领事专程来昆山慰问专班,感谢专班为金坛SK集团组织复工复产提供的帮助;常州韩商会、常州东芝变压器公司专门向昆山专班赠送了感谢牌和感谢信。
先行
信念指引下的党员身影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昆山专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转运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负责人结合转运工作讲授《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抗疫视角下的劳模精神》《通过战“疫”的思考》专题党课,通过党建活动讲解防控知识,与兄弟城市进行防护技能友谊比赛。
公安、卫健的党员先锋帮助残障人士登车,用上了“公主抱”;外办的党员翻译人员热情专业,让外宾竖起大拇指;常运集团的党员先锋驻守基地两个月,用专业的驾驶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客人的连声称赞……
名叫黄洁的小女孩,个子不高,说话温柔,是来自钟楼区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
她只有26岁,却是名“老战士”。黄洁四次参加转运工作,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被接转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分发口罩、手套,定时定点做好消毒等,琐碎却重要。
去年八月份黄洁刚来到专班工作时,正值盛夏。专班配备的远红外测温仪十分灵敏,旅客长途奔波后体温升高,不断触发仪器警报,引起大家恐慌。黄洁耐心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稳定大家情绪,用水银温度计给旅客量体温,保证测温准确。
“在抗疫攻坚的大环境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承担着同样的职责。”黄洁说,众志成城,山岳可憾,医护人员就要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关心旅客,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大家共同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她郑重地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志愿书。
自昆山专班运转以来,已有9名年轻人提交了入党志愿书。
姜小莉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