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非遗过大年”活动
金坛抬阁将在全省10个项目中压轴
两丈四尺高抬阁分成五桩,上有童男童女,出阁时约需40人
1月26日从省文旅厅传来消息,按照文旅部“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全省遴选出秦淮灯会、马庄灯俗、金坛抬阁等10个与“年文化”密切相关的非遗项目,参加全国“非遗过大年”活动,并将录制视频传至平台进行集中展播。其中,集杂技娱乐、戏曲展演、艺术造型于一体的常州金坛抬阁,将成为压轴节目。
金坛抬阁源自南宋年间。当年,金兵围困南京牛首山并向金坛进攻,百姓纷纷逃难。后来,岳飞带兵打了胜仗,背井离乡的百姓重返故里,人们用各种形式欢庆胜利。其中,最能表达心情的形式是“细打锣鼓”。当时的“细打锣鼓”尚无固定节奏。明嘉靖时,戚继光带兵打败侵扰金坛的倭寇,并将金坛的城墙加高三尺。金坛百姓欢庆时,在戚继光军队中湖北籍士兵的传授下,在“细打锣鼓”的基础上,加配了从湖北移植来的抬阁,进行杂技造型表演,以祈求国泰民安、百姓乐业。此后代代传延,遂成一种集戏剧造型和杂技娱乐表演于一体的民俗活动。
据国家级非遗传人姚汝明介绍,金坛抬阁由若干童男童女扮成古装戏剧人物造型,悬立于若干层彩花架上。最初的抬阁很小,也不高,后经金坛民间艺人改造创新,既吸收湖北抬阁的长处,又融进金坛的本土特色,从而独树一帜,更具观赏性。
“阁”的制作,是以木桩和插销为“骨”,以桩载人,分层连体固定。出行时,由16个壮汉“八抬八插”——8个人用肩抬着,8个人用扛插着。抬阁座架为6尺长、5尺宽的长方形,有四条腿的长方底座,底座中以木杆为支架,装有木栏杆,饰有假山曲桥、花卉绿荫和亭台,假山旁和亭台前坐、立着古装戏剧人物。阁以桩为依托,上下连为一体,由高至下分五层,分别为顶桩、二桩、三桩、四桩和末桩,上下高达两丈四尺。“阁”上共有5至7个装扮各种戏剧人物的童男童女,年龄都是七八岁,面目俊秀,胆大机灵。抬阁出行时,约需40人。
金坛抬阁造型优美、画面壮观,加上铿锵有力的吹打器乐相伴,表演时气氛热烈、场面壮观,犹如一个个抬在肩头上的流动戏台,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
金坛抬阁经历了漫长的传承进化过程。2007年6月,在当年金坛抬阁参与者于忠、徐云子、崔世良等人呼吁下,沉寂50多年的金坛抬阁得以风光重现。2015年元宵节,由当代传承人姚汝明等制作恢复的金坛抬阁《董永与七仙女》全新亮相。这套抬阁的主体共有五桩,底桩是老槐树下的土地公公,二桩是孝子董永,三桩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儿子鹤生,四桩是七仙女,顶桩是玉皇大帝,另有两个天兵天将分别在三桩和四桩。该抬阁演绎了孝子董永卖身葬父、七仙女下凡相助的千年神话故事。
叶林生 赵鹤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