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营业难?店家们频出“新点子”让生意重新火起来
2020-04-20 11:01: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动动脑筋,换个思路,常常可以转“危”为“机”

2家小店,迎来生意兴隆又一“春”

无法堂食,顾客稀少。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些小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生存危机,不少店主没有坐困愁城,而是开动脑筋,转换思路,勉力维持着生意。“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今天,我们讲述的2家小店迎来生意兴隆又一“春”的故事,印证了这一道理。

老板“宅”店自创新品,自拍视频吃播推广

堂食恢复之后,这家面店生意火爆,疫情造成的影响“烟消云散”

中午店里的生意很火,陈乐才在忙着擀面条。

“我真的没想到,3月12日开放堂食到现在,生意比去年好了很多。虽然‘关店’一个半月,但这点损失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昨天,在湖塘纺织城内,安徽来常创业者陈乐才的小店“互帮面馆”生意兴隆,不仅店里一张空座没有,店门口还有人端着碗吃面条。陈乐才忙碌又充实,疫情对店里的影响,已经“烟消云散”。

在双重危机之下,亲朋好友一起出谋划策

其实,这次疫情对于陈乐才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危机。去年下半年,猪肉价格的猛涨,让本来主打大肉手擀面的他懵了,“我家的招牌大肉面,一块大肉接近半斤,肉不缩水,一碗面的成本接近20元。要赚钱,一碗面必须卖到25元以上,可还会有谁吃呢?”

猪肉价格后来稍微有点下跌,陈乐才稍稍松口气,但疫情又来了。这让在常州打拼3年的他,感到了生存的危机。这时,很多朋友给他出谋划策,大家总结了一点:疫情总会过去,不如利用闭店的时间好好考虑未来怎么发展。

“互帮纺织的任总,给了我一条具体的建议,好好想想怎么提升手擀面和饺子的品质。虽然品质提升,价格肯定要涨一点,但是,只要口味好东西实在,顾客就会买单。”陈乐才说。

闭店研究新品先让家人尝,再拍短视频推广

1月26日傍晚,陈乐才发了一条朋友圈:“疫情这么厉害,年初十店里不一定营业了。”接着,形势愈发严重,他判断重新营业的时间,肯定要等政府的通知,最少要等一个月。

“反正也不能回老家了,我、妻子、弟弟就开始安心地在店里研究新品。”首先,众人决定,把传统的招牌大肉手擀面,改成红烧牛肉手擀面,“看起来只是改个浇头,但要做到口味不输给大肉面,能撑起我们小店的招牌,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一碗红烧牛肉面,陈乐才和弟弟试了5次才满意。之后,他们专门拍摄了小视频,在朋友圈、抖音转发。很多好朋友正宅在家里,存货也不多了,看到诱人的面条和牛肉直呼“吃不消”“受不了”……“他们开玩笑,说要拉黑我。”说起那段时间自己不间断地“拉仇恨”,陈乐才笑个不停,“我每天要发四五个小视频的。”

随后,秘制凉皮、冰花煎饺、老母鸡汤炖牛鞭、多品种的油泼面、素什锦饺子、各色盖浇饭……十多道新品依次出炉。为此,陈乐才兄弟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赶到凌家塘进货。“虽然新品还暂时不能出售,但自己做自己尝,间隙时,我们3个一起打打牌、刷刷抖音,一开始的那种压力,烟消云散了。”陈乐才说。

陈乐才闭店期间新创了海三鲜水饺

2月底,另一道新品隆重出炉,就是海三鲜手工水饺。虾仁、鲜贝、海参,再用老母鸡汤拌馅,这也是陈乐才之前的拿手绝活,这回再一次经过了改良。陈乐才发了小视频之后,马上有一个客户订了200个。“我是2月28日开张的,但没有堂食,只送外卖。”刚刚送外卖,面馆就迎来了一波“报复性”消费,3人开足马力,还是来不及送。

恢复堂食后,生意好得让他吃惊

3月12日,陈乐才的小店正式恢复堂食:主打红烧牛肉手擀面和各种手工水饺,传统大肉面暂时下架。“只有猪肉的价格跌破20元每斤,才有望恢复,目前看来希望不大。”陈乐才说。

让他惊讶的是,不仅红烧牛肉手擀面很吃香,9元钱一两的海三鲜水饺,最多时一天能卖掉近10斤。店里每天的营业额,也比之前上涨30%。生意的火爆,原因有很多,但陈乐才可以确定:面店活了下来,“我的朋友们说得很对,疫情总会过去,我们做小生意的遇到这种困境,只要想着怎么去应对,怨天尤人没有一丝丝用处。”

汪磊 图文报道

天天在家炖牛筋

网上直播“馋”顾客

这家美食代购店,由卖食材变为卖“菜”,订单比原来更多

张敏的美食代购店在湖塘御城小区里,直到现在,小区的顾客还无法“随便进出”,她的店堂还常常冷冷清清。“往常下午4点到晚上7点,是我们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现在一到傍晚,就几乎没什么人。”

不过,张敏倒是不急,因为她找到了应对方式,从过年期间开始,每天发50多条微信视频和美图,内容包括美食推荐、做菜过程和现场品尝等,客人线上下单,店里提供无接触配送。最近则是天天早早下班回家,“我们的生牛筋买回去要炖三四个小时,客人白天下单,我晚上给他们炖好,第二天拿回家直接吃,不收加工费。”张敏说。

宅家那段时间,她天天用店里的食材直播做菜

今年从大年初三开始,张敏的美食代购店就营业了,是她开店多年来过年期间营业最早的一次,也是当时小区周边商户中最早开门的一家。

店门是开了,但因为疫情,并没有客人进店,她就和店员们商量出无接触购物的模式:每天晚上7点,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开始推送图片和视频,配合文字介绍,推荐店里新到了哪些好吃的,同时在线接单,第二天大家再一起配货、送货。

“我们有好食材,但客人们都说不知道怎么做,那段时间大家宅在家实在闷得慌,有的是时间,于是我们就录好一段段视频,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在家里做品质大餐。”张敏说。

大家有什么不会做的,也会在美食群里直接@她,烤肉、煎牛排、卤牛肉、做梅花肉、卤牛筋、炖火锅……每天晚上,张敏边介绍食材,边直播做法。那一道道诱人的美味,安慰了大家许多个疫情中的寂寞之夜。

店里正在装修更大的厨房,食材做成“菜”再卖

“做直播也是为了让客人更直观了解产品,相比直接发图片效果要好很多,客人看了就很想立马自己也动手做起来,”张敏说,“虽然也是疫情下的无奈之举,但效果却意想不到得好,这几个月来,经过我们直播推荐过的产品,营业额会增加3倍以上!”

“随着大家陆续出门上班,现在客人没有那么多时间跟着我学做菜了,晚上也不太出门。”张敏感受到了客户的变化和新需求,每天早早打烊回家,白天下单的食材,牛小排、牛筋、猪五花肉……只要客人有要求,她都会在晚上帮忙加工成熟食。“最近我做得最多的就是牛筋,每天晚上十几份,不少客人一听说要炖很久,就不太想买了,我答应炖好给他们,就会促成更多单。”

这个星期,张敏店里有一半的空间开始重新装修,她想要隔出一个更大的厨房,可以展示原材料,便于现场烹饪,还能为拍摄和直播提供更好的环境。

线上购物软件“五一”也即将推出

同时,小店自己的线上购物软件也正在筹备中,预计“五一”推出。“现在我们每天都要人工和客户确认,他们点的商品全不全、如何付费、几点送货等,工作很繁琐。有了线上店后,货品一目了然,客人下单也完全自助,我们可以匀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更个性化的在线美食推荐。”张敏说。

“因为疫情,让我们少了很多线下的客户,但也带来了对线上模式的探索和小店经营方向的思考,”张敏一面整理一冰柜的鲜冻肉类食材,构思着下一个微信视频拍摄,一面向记者介绍,“我们最贵的单份牛排要300元,如果我不好好推荐,放在冰柜中是很少有人问津的。今年的重点计划,就是线上了!”

徐丹 图文报道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