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在常州普克制冷设备工程有限公司门口,4名身穿“非常道救援”制服的志愿者钻进一个黄白色帐篷里,2人熟练地更换上全套防化装备,2人配置好次氯酸钠消毒液,开始对该公司办公区域和展厅进行消杀。
天宁区非常道救援队是天宁区红十字会下属的一支民间专业救援队伍,成立于2016年8月,目前有14名队员和200多名志愿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2月4日至今,该救援队每天都要派2-3名队员到常州北站天宁区防控点配合工作。从2月19日开始,救援队还义务为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复工复产前的预防消毒,已消杀超过2.8万平方米,成为我市唯一一支由专业救援队组建的公益消杀队伍。
“汽油加3升,消毒液按照1:20的比例配20斤灌进去……”在帐篷里,队长王剑峰熟练地和队友钱俊一起为脉冲弥雾消毒机加油、加液。一旁,51岁的老师马伟荣和46岁的针灸师许哲正在更换防化服,两人互相配合、互相检查,换好服装后戴上防化手套、N95口罩,最后在王剑峰、钱俊的帮助下,背上了重重的消毒机。
“出发!”王剑峰手一挥,他们两人一组分赴办公楼和展厅两个区域。公司负责人根据王剑峰的要求,已提前将电器、织物、纸张类物品全部用塑料袋罩好,人员撤离一空,门窗紧闭。随着马达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两台脉冲弥雾消毒机喷出大量雾化后的含氯消毒液,对地面、空间开始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杀。15分钟后,消杀结束,在帐篷里,换下厚厚防护服的许哲和马伟荣已经浑身是汗,像是刚从水里捞出一样。
“普克制冷的消杀面积约2000平方米,我们在常州北站消杀过10000多平方米,那次累得够呛。”王剑峰告诉记者,非常道救援队最早的12名队员都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他本人是旅游迷,在多次组织户外活动后,大家感觉这项运动容易迷路、意外受伤,便在一起探讨想成立一个民间救援组织。机缘巧合的是,天宁区红十字会当时也想成立一支救援队,于是,在后者的指导下,组建了天宁区非常道救援队。救援队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到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地进行急救培训,二是为一些大型的群体性活动,如暴走、马拉松等提供医疗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常州博途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天宁区红十字会定向捐赠了2台脉冲弥雾消毒机、100公斤次氯酸钠原液。在红十字会的指导下,王剑峰组织队员学习了省卫健委的《防疫指南》,熟练掌握了消杀技能,一支疫情期间的专业公益消杀队就此成立。从2月19日开始,救援队派7名队员为艾贝服饰、明铭眼科、常州北站、普克制冷进行了公益消杀。2月27日晚10点,王剑峰带着3名队员来到常州北站,等10点37分最后一趟列车驶出常州北站,他们开始了忙碌的消杀工作。常州北站的闸口、地下通道、一楼大厅、售票处等平时人员聚集处,都需要消杀,从晚上10点40分到凌晨12点,脉冲弥雾消毒机加了2次消毒液,参与消杀的队员都达到了体力的极限。
“消杀时,出雾口一定要15°倾角向下,因为药雾其实是一种蒸汽,会向上飘散。和家里的消毒喷雾喷出来的小水滴不一样。”许哲在卫生系统工作过,说起消杀工作头头是道。在他看来,次氯酸钠是最适合大空间场地消毒的药物,杀灭病菌作用明显,只要尽量避开棉纺织物、电器就行,而且对人的危害性不大。许哲说,在消毒后,切记紧闭门窗半小时,再开窗通风最少20分钟,人员才能进入。据悉,非常道救援队还将承担天宁区中小学开学前的消杀工作。
童华岗 韩军 陈秋萍 张莉敏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