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探访9个街道、派出所、社区和村委
重点人员是怎样摸排出来的?
在疫情防控中,对重点人员的摸排十分重要。我市各地这项工作做得如何?连日来,本报多路记者探访了9个街道、派出所、社区和村委,就此进行采访了解。
金坛区各镇及街道立足社区和村委,重点排查10类人员。2月3日下午2点,记者在该区东城街道看到,除值班人员在岗外,其他机关干部全部分头进入社区、村,开展摸排工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周建立说,整个街道区域面积70多平方公里,与邻市公路交界里程有数十公里,涉及村居及城中村居民4万多户15万人,约占全区人口的1/4。面对时间紧、工作量大的重点人员排查工作,街道要求发扬“亮剑精神”,每天有3000多人上门入户做细做实摸排工作,其中包括村居干部、志愿者、物业管理人员及区级15个部委办局机关工作人员。
4日起,该区进一步创新方法,推出了“十户联防”制,逐户核查见底,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记者3日在武进区嘉泽派出所获悉,嘉泽镇目前一共有武汉返常人员237名,信息已全部掌握。当天,是嘉泽派出所女民警凌青“泡”在所里的第9天。春节期间,有人从武汉回嘉泽。面对这个情况,凌青带领辅警挨家挨户走访,每天更新武汉回嘉泽的人员数据,一有新的人员信息,就立刻安排人员核查。
近期,凌青通过大数据平台反馈信息和群众举报线索了解到,她分管的夏庄村委有10多名武汉返常人员。“他们中,有的在武汉打工、做生意,有的在武汉读书,还有的是返常途中经过武汉。”凌青亲自登门,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测体温、讲政策,告知他们不要外出,而要居家隔离。经过几轮排查,最终这10多人都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记者还了解到,在该镇的夏溪派出所,所长贺俊带领干警抓好源头防控,不间断地进行辖区场所管理、排查登记、入户检查。
2月3日下午,湖塘派出所社区民警潘俊对住在本社区的节后外地返常人员进行登记。潘俊告诉他们: “你们现在到这边了,尽量少出门,保管好通行证。”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作为花东社区的“管事人”,潘俊每天都在忙碌。他根据前期移交线索,对86名疑似与湖北籍人员接触或与确诊病例接触人员,逐一进行跟踪核查。目前,他正在核实居住在社区的外来人员的返常时间,为下一步防控工作做准备。
花东社区有1200余名外地人员,他们来自10多个省。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潘俊带领2名辅警、4名社区工作人员,对这些人员逐个打电话,耐心劝导他们回常后应到社区做好登记和检测。
记者从外来人口较多的南夏墅街道获悉,街道干部全面下沉,联系社区指导督促全面排查工作,并摸底排查辖区各企业员工休假及差旅活动去向。塘洋村通过发放一封信、微信群自报各家情况、上门巡查登记等方式,地毯式排查社区居民情况。村里原有的18个卡口已精简成9个,每个卡口配备9名志愿者,每天24小时值班,来往人员逐一检查出入证、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南苑社区常住人口近万,外来务工人员比例较高。该社区连续多日排查出入人员、返常人员,对摸排出的重点人员进行一对一“监管”。
新市民和外来人员集聚的新北区各乡镇街道,近日重点加强对返常人员的摸排和管控,小区、村庄入口都24小时值守。
新桥镇江湾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永明告诉记者:“我们社区最多的时候居住人员达到10000名左右,其中本地户籍人员只有3012人。这两天返常人员增加,排查任务相当重。”新景小区的两个进出口封了一个,返常的新市民业主进小区都必须登记和检测体温,除湖北籍外,还关注温州、台州和杭州来的人员。史墅村委也是外来人口集聚村,平时外来人口达到2000多人。年前大部分外地人回乡过年,对于已经返常的外来人员,村委落实房东为第一责任人,要求他们严格执行14天居家观察要求。
运河苑社区运河花园是钟楼区北港街道最大的安置小区之一,常住人口6573人。因为群租户和出租户较多,返工潮人流量大,登记排查任务很重。同时,外部道路横穿运河花园的银杏路,属于常州少有的小区内设外部道路,疫情防控任务艰巨。
常州启动小区封控检查后,运河花园小区其他出口全部封闭,人员均从南门统一登记出入,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对于本小区的居民,统一发放进出卡,每户尽量只发一张,目的是为了减少外出。对于外地来常人员,社区联动警务室加紧摸排,并以此为契机为出租户补办暂住证,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抓手。
2月4日,记者在天宁区茶山街道红梅村了解到,该村6个自然村2500多户居民中,外来租户占了近一半,目前已回常的有25人,后续将迎来返城高峰,疫情防控压力大。2月1日,村党总支书记辅洁在村民微信群中发起志愿者“招募令”。不到3天,110余名村民志愿者积极响应,加入防控宣传、人员摸排和点位值守工作。目前,12个专职网格员开展“地毯式”摸排。
赵鹤茂 黄晓春 武公 小波 天亮 叶星 马浩剑 周瑾亮 黄霏 施俭娣 凃贤平 徐蕾 宋婧 房宁娟 须晓清 王可人 吴同品 陈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