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5日常州讯(镇晓丹 赵家玮) 近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域南夏墅街道学府东苑社区的学府助残互连网+实体店正式开业,“这件卫衣多少钱?”“38元。”面对顾客的询问,三级肢残的赵素贤在收银台熟练地回答。而在店内的货架边,二级智力残疾的黄明正在学习如何整理货品。
眼前的忙碌景象让“老板”周武杰满心喜悦。
肢残人赵素贤今年51岁,住在学府东苑,以前摆摊卖玩具。今年6月,丈夫被确诊皮肤癌,家里背上了不小的债务,她也不再方便出门摆摊。在周武杰的帮助下,她在家门口的学府助残互连网+实体店做起了店员。
记者发现,该店内有童装、手工棉鞋、串珠手提包、围裙、帆布包、雨披等,售价基本在20~80元之间,大多出自残疾人之手。“残疾人做的手工品一方面可以在这里售卖,另一方面也会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既打通了产品的销路,又新增了就业岗位。”周武杰说,这家店一共安置4名残疾人,除了看店,还兼做电商客服,“客服工资有1500元,后期根据店里收益情况,希望可以达到每月3000元。”
3年时间,在周武杰的努力下,当地300多名残疾人成功脱贫,其中200多人不再申领“两项补贴”。据了解,周武杰是南夏墅人,幼时因小儿麻痹落下双腿残疾。2008年,在深圳经商多年后,他决定回家乡创业,同时加入本地公益组织,继续参与助残服务,“在深圳时也做志愿者,同为残疾人,他们的处境我感同身受,希望可以帮到他们。” 周武杰告诉记者。
但数次志愿服务后,周武杰看到了现实与美好愿望之间的落差。
“每年春节前,我们都要组织慰问残疾人困难家庭的活动。虽然年年都会给这些家庭送去社会关爱,但无法改变绝大多数残疾人家庭的贫困状况。”周武杰深刻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残疾人想要真正脱贫必须实现就业,靠自己的双手挣来收入。
2010年,周武杰在南夏墅街道南河社区开办了励志手工坊,招募残疾人从事丝网花、串珠等手工劳作。“主要是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首先要教会他们怎么做,然后找下家去卖这些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周武杰发现,残疾人的劳动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不畅,很难可持续发展,“最多的时候也就不到20个残疾人,月收入仅几百元,离脱贫相差甚远。”
发现问题的周武杰,一边继续运行手工坊,一边找寻新的路子。“自产自销难度太大,不如借力企业。”他发现,身边很多残疾人有劳动能力,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走进企业全职上班,“残疾人不能去,那能不能把车间搬到他们身边来?”
于是,周武杰调动身边资源寻找合作对象,引入可以持续提供工作机会的企业“活水”,为残疾人承接一些力所能及的加工产品,比如自行车配件、电视信号分流器等,计件为残疾人结算工资。
2016年,恰逢武进力推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国家又针对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出台优惠政策,周武杰当即搭乘政策东风,成立了武进区励志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
“自从有了政府搭台助力的东风,各项工作运作起来就事半功倍了。”3年时间,周武杰先后在湖塘镇、南夏墅街道、礼嘉镇、潞城街道建起10个工作站,与7家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共有192名残疾人分布在各工作站参加辅助性就业。以黄明为例,他2016年到南河花园工作站参加辅助性就业,现在月收入可以达到3990元(含社保)。
除此之外,中心还组织残疾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帮助200多名残疾人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时间,中心已累计帮助300余名残疾人脱贫,其中200多人因收入提高退出了“两项补贴”,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这对残疾人而言,不仅是收入的提高,更是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这样的助残模式和成果,让周武杰收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残疾人群体的好评,但他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武进现有持证残疾人22241人,家庭困难的不在少数。为他们创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能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周武杰坦言,就单店现状来看,还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以保证残疾人店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我的目标是,在全区50个社区铺开助残店,并逐步增加养老助餐、家政服务、智能快递箱等服务,随着一条产业链的形成,带动残疾人家门口就业。取名“互连网+实体店”的意思在于,政府、企业、社会互通有无,以这样一家实体店为落点,实现精准助残、扶贫帮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