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常州举办“运河·乡愁”1+1+1系列活动
2019-04-01 10:22: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是系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面彰显常州运河文化资源,提升沿岸文化节点开发内涵,3月29日至31日,钟楼区委区政府与常州市社科联等单位携手,举办“运河乡愁”1+1+1系列活动,将乡愁文化和运河文化有机融合,深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旅游明星城市”建设。1+1+1系列活动,即一场“运河乡愁”主题研讨会、一部《乡愁——归途启航》音乐剧演出、一个运河五号文创市集。

  国内众多学者齐聚我市研讨

  为古城常州留住乡愁,打造特色运河文化

  说起乡愁,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已逝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余老先生祖籍福建,他的外婆、母亲、妻子都是常州人,大运河畔的常州是老先生一生魂牵梦绕的记忆。尽管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乡愁》却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广为传唱。

  3月30日,在钟楼区委区政府以及常州市社科联等多家单位的邀约下,30多位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研究机构、传媒界的专家、学者、作家,齐聚大运河畔的常州,围绕“运河乡愁”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又深情的研讨。

  大运河常州段流经城区的部分是其精华,钟楼段占据了相当比例。运河与乡愁,因余光中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形成了常州独有的文化IP。

  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梁衡说,20多年前,他在考察瞿秋白故居时,在故居门前挖掘出了已经消失的“觅渡桥”旧址,由此引申、阐述了革命先烈瞿秋白的觅渡人生,发表了《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充实了秋白故居的文化含量,为古城常州留住了一段乡愁。

  现在,梁衡每年都要来常州两次以上,寻找和余光中先生有关的事物。在他看来,常州文化资源丰富,名人名家辈出,有“常州三杰”,常州应该利用好拥有的这些优势资源,把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吸收其他文化,打造具有常州自己特色的运河文化。

  来自湖北大学文学院的周新民说,乡愁是中国文学恒久的母题,从《诗经》开始,乡愁题材就屡见不鲜,到了近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以批判、审视的眼光来描写和表达乡愁,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作家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乡土田园风光,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内涵更加丰富,传诵很广。在乡村向文化迈进的进程中,要留住乡愁,才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音乐剧《乡愁——归途启航》在我市首演

  把运河文化扩展到“海的那头”

  两个不同的时空,一张回家的船票,诉说着一段横跨60年不灭的思乡之情。3月29日晚,由钟楼区和台湾众剧团联合创排的音乐剧《乡愁——归途启航》在常州保利大剧院进行了首演。精致的舞美、感人的剧情,让不少现场观众潸然泪下。当晚,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梁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涛出席活动。

  《乡愁——归途启航》时长一个半小时,通过台湾老军人的孙女羽彤跨越时空的日记陈述,融合一家人对运河那头家的想象,讲述了三代人与家乡的精彩故事,他们想念的是那间老屋、老屋里的人,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两岸之间的那道海峡再宽再远,也隔不开想再次踏上故土的期待。

  首次演出的演员和乐手主要来自台湾众剧团。导演谢念华也来自台湾,他介绍,创作这部音乐剧是为了反映台湾的年轻一代对乡愁的理解,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是最能引起两岸文化、感情共鸣的作品,因此以它为整个音乐剧的背景。“我们在作品中加入了运河文化元素,因为运河连接的是江是海,而海的那头是台湾。”谢念华介绍,整部音乐剧以运河文化为根脉,同时融合了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直抵观众内心,进一步提升了大运河文化在台湾同胞、高校学生、专家学者、广大文化领域工作者中的影响力,这是该作品创作的初衷。

  同是主创单位之一的钟楼区文化馆馆长孙茹介绍,首次演出结束后,该剧还将进一步听取专家、观众意见,不断打磨,更好地展示作品内涵,下一阶段,将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多个地方进行巡回演出。

  运河五号创意市集

  用文创点亮生活

  3月30日,以“春日嬉游记”为主题的5MART创意市集,在我市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开市,近30家文创摊位,在春光明媚的周末下午,为常州人带来新时代青年的活力和创意。

  从当初的工业遗存华丽转身为创意梦工厂,运河五号作为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示范基地、江苏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以及“常州市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园”,已经吸引了一大波两岸文创青年在此筑巢。

  看 一针一线缝就的传统虎头鞋,要买的人,价都不还就下手了

  蔷薇阿姨算是这几年我市各大文创市集上的“网红”摊主了,她制作的手工虎头鞋总能在各大文创集市上“大出风头”,这次也不例外,“刚刚就有人‘取走’一双小挂件式的虎头鞋了。”

  摊头上,一双双虎头鞋形态各异,每双鞋子的图案和颜色都不相同。拿在手上细看,针脚细腻、老虎生动传神。蔷薇阿姨说,这是因为她在制作虎头鞋的过程中,会加入独特的“点睛”工序,让自己的作品更为传神。

  别看虎头鞋小,但制作工艺却很复杂,打袼褙、剪样、纳花、包边、绣虎脸、做鞋帮、修饰与调整,一双虎头鞋至少要两三天才能完成。这样精美的手作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喜爱,近300元一双的虎头鞋,往往价都不还就买走了。

  蔷薇阿姨本名张菊娣,钟楼区五星街道居民。多年前,下岗后的她正不知所措时,有人找她去学做虎头鞋。第一双成品就是在运河五号卖出去的,她将这里视作自己的福地,“一个美国人一定要买,给了400元,那是我第一个作品,本来想自己留作纪念的。”

  学 压花首饰、蓝染,这里有各种有趣的艺术课堂让你DIY

  记者在创意市集上碰到高嘉敏时,她正和同学一起学做压花首饰。压花首饰是以现成的金属材料制作的首饰为底座,选择树叶、干花等材料,自行构图、配色,经过裁剪、拼接、粘合、盖上亚克力烘烤之后,就成了一件包含自己心思和创意的手工作品了。

  高嘉敏在常州市实验小学上五年级,这是她第一次学做压花首饰。做压花首饰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要将干花剪成不同大小、形状,再用镊子轻轻夹起来,一片片用胶水粘合。高嘉敏说自己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好,学做这个不但可以积累写作文的素材,还能锻炼动手能力。

  虽然是第一次尝试,但她“上手”很快。她做的猫头鹰吊坠,不论配色还是构图,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称赞,“烘烤之后颜色更鲜艳了,很漂亮。”

  人生中第一个手工作品,打算送给谁呢?“当然送给我自己啦。”小姑娘开心地说道。

  除了压花首饰,创意市集上还有各种有趣的课堂,如活字印刷、蓝染等,不同年龄段的手作爱好者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体验了一把创意美学。

  吃 香醇的咖啡、诱人的烤肠、新鲜的水果,各种好味带来慢生活享受

  周末的市集上,入驻运河五号的台湾商家,也为游客们带来了各种台湾风味的美食。3月30日下午两点半,市集刚刚开始1个小时,“台湾好味道”的摊主黄世杰就在考虑要不要再补点货了,“我今天备了几十盒新鲜的凤梨鲜切,现在已经卖了一大半了。”

  黄世杰是去年入驻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的台湾商家,他经营的“黄小妹的店”主要销售台湾特产,除了各种新鲜台湾水果,还有凤梨酥、牛轧糖、牛轧饼、金门高粱酒等。

  “台湾的水果在常州很受欢迎,凤梨、牛奶蜜枣都很俏的。” 黄世杰说这样的创意市集很有意思,他和其他几个入驻运河五号的台湾商家都来参加了。在他看来,除了文化上的同根同源,美味也是最能激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方式之一。

  本版文字 胡艳 马静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