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区今年第一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本月17日在直溪镇建昌村的金坛昌玉红香芋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100个座位,8点半就已坐满了人。后来的,只能在过道加座,或者干脆站着。
第一个环节,是“能工巧匠进企业”。一阵掌声响起,78岁的社员蔡松先走上讲台。
“好的芋头好卖,丑的芋头难卖。就是网上卖,也要讲质量。”蔡松先实话实说,“而要种出好芋头,可大有讲究。”
蔡松先说,选好种子是关键,不要舍不得留大的;如果小了,种植密度会高,不利于后期生长通风。施肥也不可马虎,最好施有机肥——他去年选用的是菜饼、黄豆,保证了芋头品质。
“还有一个小窍门:在给芋头壅土时,尽量不要用钉耙,而用铁锹,不然会损伤了芋头根系。”蔡松先说,种芋头也是个细致活,宜细不宜粗,他已坚持记了20多年种植日记。今年亩产达到3000斤,是水到渠成的事。
“土专家”一席话,说得下面的社员连连点头。
当天,合作社表彰6位社员,每户奖励1吨有机肥。蔡松先以每亩净效益1.26万元排在第一,最低的也达9600元。
接着登台的,是省农科院经作所张培通教授。他当天培训的内容,是芋头起垄覆黑膜机械化高效种植技术。
张培通一年要来合作社几回,有时还直接到田头指导,与许多社员结下了深厚感情。他的这次培训讲座,是在合作社去年引进机械的基础上,因此讲得特别轻松。“费劲的活,这下就交给机器做。”
理事长蔡冬生告诉记者,合作社有211户社员,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已被列为省级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同时带动周边近400户村民种植,面积也在5000亩左右。合作社每年集中培训和实地观摩10次,其中与省农科院签订长期协议,社员种植过程中遇到难题,随时可以联系专家前来指导。
“去年引进了机械,社员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今年种植面积会增加10%以上。”蔡冬生说,经省农科院牵线,合作社联合省农机研究所研制芋头农机,包括翻耕、起垄、播种、培土和收挖,机械化程度已超过80%。无论是种还是收,机械速度比人工提高了30多倍,成本只有原先的1/20。社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种植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蔡冬生举例说,原先5个人一天才栽种1亩,用机械3个人一天可栽种20亩;刨收100米长的一垄红香芋,人工差不多要一天,机械只要6分钟。
“前几天参加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服务超市农产品展,建昌红香芋获得‘最受市民欢迎奖’。”蔡冬生介绍说,建昌红香芋近阶段频频获奖,甚至获得全国绿色博览会商务奖。市场的认可,更加坚定了他带领合作社社员传承好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地方证明商标产品保护的信心。
当天,在培训会现场,由金坛农林局园艺技术指导站站长张洪海等编著、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建昌红香芋安全优质高效种植新技术》一书,举行首发式。全书12万字,彩印,印数5000册,合作社为此投入9.6万元。
社员姬金书拿到书翻看后说,以往种植完全靠自己的老经验。这次听了培训,又拿到内容丰富的新书,今年种植肯定会与往年不一样。 赵鹤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