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好意思,我在配合邮政做爱心腊八活动,大概半小时后回您电话。”1月11日上午,记者联系上董鸣亮时,话筒里传来这位餐饮“80后”急匆匆的声音。1981年出生的董鸣亮,父母均从事餐饮业,是爷爷奶奶将他一手带大的,正因为此,他对敬老孝老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两年前,他与另两位经历相仿的“80后”陆宣元、恽剑峰一起,成立了一家餐饮管理公司,至今已投入300余万元进行研发,立志用“互联网+”助推放心老人餐事业。
董鸣亮的父母经营着我市一家知名快餐公司,大学毕业后没几年,父亲给了他一名厨师,就让他一个人出去创业了。“大概是9年前,我承包下了采菱科技园食堂。”采菱科技园只是一家村级工业园,不能算大项目,董鸣亮却在上面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心血。2018年5月,采菱科技园食堂成为天宁区首批4D阳光食堂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4D,其实就是4个到位,即制度落实到位、分层整理到位、清洁维护到位、培训自律到位。”董鸣亮说,在天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下,“4D阳光食堂”成立了,为园区后勤服务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为老人服务。
巧合的是,陆宣元、恽剑峰也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等到他们事业小成、想反哺老人时,老人们却陆续去世了。他们将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转化成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动力,聚到一起,做更多的助老服务。2018年6月,3个“80后”的公司为常州市福利院输出了“4D阳光食堂”管理模式。当年10月,又为安信颐和国际颐养中心打造了“4D阳光食堂”。
走进窗明几净的颐养中心食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液晶显示屏,显示出食堂后厨的实时图像。在每一张餐桌上还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从APP软件上看到后厨的实时画面、食材供应渠道、每天的饮食标准等内容。“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规范了流程、统一了标准,在家属尤其担心的老人餐这方面,做到了公开透明和风险可控。”颐养中心总经理助理张静兰如是说。
为了研发“4D阳光食堂”相关软件,两年间,3人已经陆续投入300余万元,但产出微乎其微。“我们看中的不是利润有多少,而是能让更多的老人吃上放心的老人餐,更多的市民吃上更安全、更健康的食物。”3人都这样说道。
除了为敬老院、养老机构做好放心老人餐规范,居家养老也是这3个“80后”关注的重点。采菱社区主任张毅超告诉记者,采菱科技园食堂已经连续两年为2名社区困难老人送餐上门。9年来,几乎每年元宵、腊八等传统节日,都会为社区老人提供特定的节日餐。
65岁的彭洪根是采菱公寓居民,是无子女的残疾人,行动不便的他做饭是个大问题。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与采菱科技园食堂联系,董鸣亮拍板:由食堂为其提供每天两次的上门送餐服务。就这样,爱心助老餐一送就是两年,送餐队伍在逐渐壮大,三菜一汤的饭菜依旧保质保量,有口皆碑。
养老院的老人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老人在社区。董鸣亮坦言,居家养老送餐服务还存在“谁来送”的问题,今年,他们希望能跟更多的社会组织、公益机构一起,打通送餐的“最后100米”,助推放心老人餐进入更多老人家中。 童华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