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因素。2018年,我市文化部门精准把握百姓文化需求,提优、精准文化惠民:文化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为百姓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文化惠民品质不断提升,不断增强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年来,常州文化民生坚持守正创新,为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提供强大文化凝聚力,在更好满足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方面再次迈出坚实步伐。
“文化100”精准惠民、精彩乐民
数百年前郑和由西洋带回的瑰宝雍容华贵,梁庄王墓葬出土的头饰、耳饰、腕饰等灿然生光——对于不久前常州博物馆引进的“金·玉·玲珑——大明王室的宝藏”展览,不少市民印象深刻。作为今年“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内容之一,此次展览是近年来我市引进的档次最高的大明王室金银玉器展。“我们在展品挑选、展馆布置、展牌制作等方面都花了不少心思,让文物不再“高冷”。还组织了一批志愿者,经过培训后义务开展讲解,成为博物馆和市民之间的桥梁。”常州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李威介绍。
对于常州市民来说,看展仅是每年享受的文化大餐中的一道。5年来,我市持续打造“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曾被《人民日报》誉为文化民生的“常州现象”,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文化活动品牌”。今年的“文化100”于9月1日正式启动,3个月时间里,推出了8大系列、305项高品质文化惠民活动,在精准惠民、精彩乐民上做足文章,让文化从生活的“调味品”变成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
在此期间,国有文艺院团联袂推出“精品演出惠民季”,“2018国际民间艺术周”带来了“国际范”的歌舞狂欢;“畅享名城 感味青果”系列活动,让市民尽享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此外,多项美术作品展、摄影作品展以及少儿书画展,在坚持品质供给、精准供给的过程中,大力提升了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磨剪刀嘞铲薄刀”“炮炒米喽”“笃笃笃,卖糖粥”……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是鲜活的城市旋律,也是老常州们忘不了的儿时回忆。今年,以“声动常州”为主题,市文化馆推出的第3季原创广场舞,在全市再度刮起了一阵“常州风”。
在大街小巷,《笃笃笃卖糖粥》《忆·甜白酒》《弹棉郎走四方》等极具本土特色的乐曲时常萦绕在耳畔,广场舞爱好者们载歌载舞,舞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也舞出了常州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蓬勃朝气。
“对常州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炼,编创出接地气、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体现‘常州声音’的自信,展现‘生动常州’的魅力,是群文工作者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市文化馆馆长沈红球介绍,2016年,常州市文化馆牵头创作了“常州风”原创广场舞第一季——“我是常州人”,以运河两岸生活场景为素材编创了8套原创舞蹈,这一做法在全省乃至周边省份都属于创新;2017年,市文化馆继续创作推出“常州笑脸”6套原创广场舞,把踢毽子、跳绳等童年游戏作为重要元素融入作品,引起众多市民情感共鸣。
“3年3季原创广场舞,累计培训人次超过4万,20支或清丽婉转、或节奏明快的作品,让市民可以随心选择。该项目还被评为2018年度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示范项目。”沈红球说,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常州人自己的广场舞,我市还举办了“迈进新时代、幸福舞起来”暨常州风原创广场舞大赛,几乎全市所有的广场舞团队都踊跃参与,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舞动中,展示常州人独特的精神之美、创造之美和文化之美。
加快建设文化民生工程项目,提升文化实力
12日上午10点,遥观镇自助图书馆“临津书院”内,家住剑湖小区的居民李桃挑选了一本新书看得津津有味。安静的图书馆内,坐着不少像李桃一样来看书的居民。工作人员陈先萍说,“周末的客流更多,基本就是座无虚席。”
遥观镇文广教体科负责人吴晓英告诉记者,“临津书院”自助图书馆于今年2月初启用,是武进区自助图书馆品牌“阳湖书房”成员之一。馆内硬件参照武进区“阳湖书房”自助图书馆的标准进行建设,“部分硬件设施还略高于建设标准。”“临津书院”占地360平方米,目前设有幼儿绘本区、少儿借阅区、成人借阅区、读书沙龙区和报纸期刊区等多个功能区域。馆内图书达3万余册,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人防、科技、儿童文学等多个门类。“凭身份证可以在这里免费办理借阅卡,不仅可以自助借还,还能与武进区级图书馆以及其它乡镇的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开放至今,来“临津书院”看书、借书的超过2.6万人次,“家门口有这样一个上‘档次’的图书馆,方便多了。”李桃说。据介绍,除了中心城区,遥观镇还建设了12个村级和社区图书室,目前都实现与区级、镇级图书馆的通借通还。
“临津书院”自助图书馆是今年我市文化部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常州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要求,已完成建设24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累计共完成建设779个。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目前正有序推进,年内将完成图书馆新馆、美术馆的土建、悬跨钢梁施工,幕墙施工和多个专项设计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同时还将编制完成非遗馆、名人馆陈展大纲;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持续推进“一卡通”工程,到今年底,将实现500个村和社区图书室通借通还。
在探索“城市书房”建设新模式方面,我市文化部门将充分挖掘常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信息智能化技术,通过构筑优美舒适的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满足人们高品质和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打造城市公共阅读新空间。据了解,首家城市书房即将在钟楼区北港街道试运行,明年1月底正式开馆。文化数字化平台建设目前也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常州文化云”)项目将于明年上半年建成。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马静 刘懿 通讯员 赵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