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之联,宋词中有“好花偏占一秋香”之句。秋风肃杀,群芳凋零,唯有菊花,在这萧瑟的深秋迎来了自己的花季,以姹紫嫣红的色彩点亮着渐冷的秋日。所以菊花作为秋天的象征之一,自古多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今,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爱菊之人。他们中有的凭着自己的一腔喜爱,以种菊为乐;有的则对美丽的菊花心生向往,以赏菊为雅,给常州的秋天平添了一份别样的精彩。
养菊达人
他爱养菊花,更想让人爱菊花。自己养的200盆花,十之七八都送了人——
陈全欣:偏爱赠人菊花,家中只留“余香”
“陈老师你在哪?我到你家门口了。”“我就在楼下……”记者循着电话里的声音,在陈全欣家楼下的花圃里找到了他。只见他右手拿着小铲子,正在给花坛里的一株菊花松土。老伴蒋贻芳在一旁帮忙浇水。
最早在家门前养菊花,朋友来都是看花识人家
陈全欣最早住在雕庄街道的私房,那时家门前就是河,陈全欣最喜欢利用业余时间,在河边的空地上种些花花草草。据他回忆,最开始养菊花是二十多年前,那时没什么专业知识,也不懂用药和治虫,就全凭着自己的喜好在门前种了两排,一到秋天,也能开不少花。“就记得那时有朋友到我家来玩,认门都是找花,只要看到门前有一大片花的,就知道是我家了。”陈全欣说。
陈全欣说,他和妻子一直喜爱种花,家里一年四季都少不了花,一季至少保证有6个不同品种的花盛开。“最早开始决定好好学习种菊花是第一次看完了马杭的菊花展之后,看到人家种的菊花一朵朵都特别饱满,我就也想自己试试,于是就多方找人,联系到了养菊花有点名气的吴一华,跟他学习养菊花。”
搬家后在楼下搞了小花园,今年养了两百多盆菊花
2015年,陈全欣在楼下的空地上建出了一块小花圃,运泥、搬砖、砌花坛,都是他和老伴亲力亲为的。“之前楼下就是一块荒地,连草坪都没有,正好我喜欢种花,就自己规划了一下,搞了一个小花园。”陈全欣人缘不错,当时召集了几个好朋友帮着一起挖泥,挖出来的泥土,用运水泥的小推车整整运了两天才清干净。他的小花园里种着各类盆景花木,有上百个品种,其中光菊花就有三十多个品种。“我的这些品种基本都是从专业种菊花的老师那里淘来的,每年都有新品种加入。”陈全欣说,自己虽然种菊花已有十多年,但是每年还是会去找师傅吴一华讨教。陈全欣说,刚开始找到吴一华学养菊花的时候,整天往吴一华的“菊花田”跑,一呆就是一整天。“我那时候刚退休不久,就每天准点到他的菊花基地去,比上班还准时。”陈全欣每天跟着吴一华在基地里,从翻土、施肥、防虫一点点跟着做,一边帮忙干活一边学习。
就是抱着这种虚心好学的心态,他的菊花种植技术日益精进,自己家小花园里的菊花也从一开始的五六种越种越多,演变成了现在的三十多种。“每次去吴一华那里,他都会找两盆我没有的品种给我,我就回来自己培育,一年年过去,也的确进步不少。”
别看陈全欣的小花园不过八九十平方米,但是为了保护好种的这些菊花,他还特意搭了个简易的支架,旁边放着遮雨的塑料布。“他有时候能整天泡在这花园里,夏天刮台风下大雨,一变天他第一个就是往小花园跑,去给菊花盖油布,自己淋湿不在乎,花是淋不得的。”蒋贻芳说。
传道授业,他在小区里还带出了徒弟
看到陈全欣种菊花,周边不少邻居、朋友爱来他的小花园坐坐,大伙儿没事聊天、下棋的同时,也会帮他一起打理。今年陈全欣在小花园种了近200盆菊花,但是记者去采访时,只看到了二三十盆。“大多数都已经送人了,邻居、朋友看到喜欢的,都会端两盆走,前两天住在后面一幢楼的老章家媳妇上门,他还拿了两盆回家装饰。”陈全欣说,他种菊花纯属个人爱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喜欢他的花也是对他种花技艺的认可,他自然是乐意送的。“剩下来大约还有三十多盆,都是我留下来的精品,留着明年当模本的。”
看着陈全欣年年把菊花种得这么好,也有不少人向他讨教,杨浩锡就是其中之一。杨浩锡和陈全欣住在同一个小区,起初也是听人说小区里有个特别会种花的老头,慕名而来。“第一次来陈老师的小花园,就被这遍地的花花草草吸引,尤其是菊花,成片地摆着,除了规模小点,一点不输青枫公园的菊花展啊。”自那以后,杨浩锡便开始每天到陈全欣的小花园“打卡”签到,跟着“师傅”学种菊花。“别的我也喜欢,但是特别喜欢菊花,所以我基本只种菊花。”今年,杨浩锡在自家的院子前种了近两百盆三十多个品种的菊花,有些品种甚至连陈全欣那里都没有,大有要赶超师傅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