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回望四十年 开启新征程 钟楼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8-11-14 15:30: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大运河从钟楼区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浩浩汤汤,不舍昼夜。

  40年前,钟楼区还叫胜利区,怀德桥还叫胜利桥,两岸是低矮的旧房和棚户,河里跑的是噼噼啪啪的机动船。但地处市中心的钟楼开始越来越热闹,变革的浪潮正在应势而生。

  30年前,篦箕巷建成了常州首条仿古街,江南商场投入使用,到亚细亚看电影是那个时候常州人的时尚。虽然南大街还是一条拥挤的窄马路,但千年集聚的商业基因被重新激活、蓬勃发力。

  20年前,延陵西路霓虹闪烁,是常州首条“不夜街”,常州第一座立交桥凌家塘立交桥建成,四通八达的道路成扇形向西辐射,钟楼现代化的城区开始拉开骨架,突破“城围”的钟楼开始拥抱整个时代。

  10年前,常州面积最大的公园青枫公园开园,绿色钟楼,诗意栖居。龙江高架横空而过,地铁二号线正无缝接驳……钟楼西进通道一一打通,钟楼已是天地之中、联动八方,这促使了钟楼的跨越式发展和钟楼格局的改变。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40载春夏秋冬,40年拼搏奋斗。飞逝的光阴里,钟楼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钟楼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钟楼激情满怀,再次出发。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灿烂华章。

  经济

  GDP迈上700亿元新台阶

  一家厂映射开放成长。

  1993年12月20日,常州理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落户钟楼,成为全市第二家外资企业;扎根钟楼25载,目前是全市最“老牌”的外资企业之一。

  那个时候,骑摩托很“拉风”,理研精工抓住时机,生产摩托车零件及附件,企业不断壮大。后来小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公司抓住时机,追加投资2.7亿元,在新闸建设新工厂,形成年产汽车千斤顶600万台、汽车门铰链150万套、汽车门限位器190万套、汽车工具400万件规模。他们的客户,都是广汽本田、天津丰田、日本本田等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大企业。

  理研精工见证了钟楼改革开放的发展。企业负责人说,从租厂房到建厂房,企业的产能升级了,发展前景更广阔了。

  来自欧美、日本等地的资金相继涌入,为钟楼注入新鲜血液。钟楼区现有外资企业239家,涉及3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到账外资18.8亿美元,制造业实际到账外资3.2亿美元,占比17%。2017年全区外资企业纳税总额8.98亿元,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从业人员1.9万人。德国IBG、美国佳斯迈尔、加拿大加铝公司与日本冈本工机、东芝、中央物产、三洋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在钟楼开发区投资。2017年,全区到账外资1.5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全区实际到账外资9597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时序进度位列全市第一。

  一条街反映40年变迁。

  全长500多米的南大街,是钟楼乃至常州的传统商业老街。1994年创建的常州商业大厦,成为百年南大街的一面新旗帜,当年利润率就列全省首位。2005年1月,投资超过10亿元打造的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开街。商业街集休闲、购物、餐饮、旅游、办公、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并由此开启了常州的商业综合体时代。

  陆陆续续,莱蒙都会商业街、吾悦国际广场等商业综合体进入了大众生活。将视线从南大街扩大到整个钟楼,你可以看到运河边商业综合体的多点开花:青枫公园附近的宝龙广场,龙誉城内的龙湖天街……数据显示,2017年,钟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90亿元,比10年前增长近4倍。

  一个村浓缩历史印记。

  殷村,地处钟楼最西,被称为常州的“西伯利亚”。从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和“落伍者”到现代化新农村的成功典范, 殷村成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样本。

  2018年7月16日,“中国殷村·青春文艺公社”在江苏常州殷村职教小镇正式开营。小镇变身“梦工厂”, 职业教育是殷村最大的亮点。殷村职教小镇于2017年成功获批首批江苏省特色小镇,是目前我省唯一的职教特色小镇。小镇规划面积约3.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职教、智创、旅游三大主导产业,致力于打造“大国工匠”摇篮、国家级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和世界级工匠文化交流的孵化平台与研学中心。

  从一个个江南小村到今天宜居宜业的美丽镇村,改革开放中的钟楼一直在快速“变身”。邹区靠手工作坊起家,围绕“一盏灯”,如今成了年销售达100亿元的专业大市场;凌家塘从提篮小卖发展到影响全国蔬菜价格指数的生鲜大市场,2017年销售达到350亿元,演绎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一出好戏”,成为区域集群经济的样本。今年,安基村正在打造“城市郊野,运河慢村”的美丽乡村,前不久被列入全市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区(点)名单。

  改革开放40年,钟楼步入黄金时代,经济驶上了一条快车道。数据显示,1998年,钟楼地区生产总值5.25亿元;2008年为212亿元;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700亿元台阶、达到739亿元,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迈上40亿元台阶。 

  园区

  科技创新的时代交响

  2018年9月27日,钟楼区国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应用体验验证中心首台全流程SMS无纺布生产线投产,并举行中国智能制造水平评价体系发布会。

  2018年9月28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正式投运,首次对外亮相。

  两个大项目的持续发力、两个大平台的创新引领,让钟楼在高质量的发展中始终走在苏南区域经济带的最前列有了更强的底气。

  改革开放之初,中小城市学常州,钟楼的机械、电子产业支撑起了常州“工业明星城市”的半边天。常州柴油机厂、常州客车厂、常州拖拉机厂、常州绝缘材料厂等重点企业,金狮牌自行车、幸福牌电视机等明星产品,成为了全国知名品牌,其中常柴股份1994年成为全市首家上市企业,是全国农机行业第一股。

  风口更迭,世事流转,钟楼一直在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钟楼开始落子布局。2002年9月2日,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02年9 月18日正式挂牌。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园区,其空间、资源、环境容量极其有限。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一直是钟楼多年来发展的主要矛盾。

  只有科技创新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钟楼一路风雨兼程,科技密集发力,并加速跨越。短短几年时间,就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10强。2013年,钟楼经济开发区正式获得国家级生态园区命名,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省级开发区。

  2016年5月16日,常州科技街在钟楼区正式挂牌。常州科技街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建设新经济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功能园区。

  在北港和新闸1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十多年里,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工业开票销售、工业投入、实际到账外资等关键指标均占全区的90%左右,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一批大项目、好企业相继落户。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产城融合示范区、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和谐幸福现代化城区”的发展定位,实施“6+1板块”建设,在区域创新上形成一区、一街、一园(钟楼经济开发区、常州科技街、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三大制高点”,空间迅速打开,发展提速提效;在产业发展上形成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生态文化休闲、众创空间“四大突破点”,亮点纷呈。

  站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精神融入血液,以改革开放为创新开路,用改革开放集聚创新要素。通过不懈的努力,钟楼科技创新整体能力持续跃升。到去年底,钟楼高科技企业达115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37.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企业总产值55%,均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各类企业研发机构达131家,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5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件。钟楼现有2万余家市场主体、1000多家规上企业、40家行业单打冠军。

  钟楼崛起,科技是先锋和主力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催生传统制造业的“基因突变”。钟楼经济开发区瞄准“引领”,常州科技街主攻“创新”,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追求“裂变”。钟楼努力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创新发展之路,高附加值、绿色、低能耗,已成为产业筛选和行业拓展的关键词。

  在延陵西路的尽头,有一尊名为“未来属于你”的铜马雕塑:美丽少女,面向西方,双手高举,托着一把硕大的钥匙——新的天地跃然眼前……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