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废水回收控制室内,水处理操作工正通过电脑屏对处理流程进行监测。他告诉记者,主要看储存池内的PH值和所有污水池内的COD,还有溶解氧等数值。“一旦有数据超标,在线监测系统马上就显示,便于及时调整、控制。”
记者现场看到,由印染车间排放的印染废水,经生化处理,再通过超滤和反渗透深度处理后,可直接供染色车间使用,形成生产用水循环再利用。据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这套污水处理设施每天可将1100吨回用水供车间使用。
旭荣针织副总经理张国成告诉记者,自2014年起,公司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污水处理及回用设施一期、定型机烟气净化改造、污水站废气治理设施改造等工程,于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每年可减少30万吨的污水排放。“目前,公司还将投入2000万元建设中水回用二期项目,加大末端治理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张国成说,旭荣针织去年11月被列入全省首批水效领跑者,今年1月18日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命名为绿色工厂。
旭荣针织仅是我市纺织印染服装产业中的一个缩影。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常州是我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已形成棉纺织、印染、毛纺织、色织、化纤、针织、纺机纺仪、服装等八大门类,造就了一大批享誉全球的技术精、质量优、管理好、品牌响的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如黑牡丹、旭荣针织、强声纺织、伊思达纺织等核心骨干企业。据统计,2017年我市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2671.68亿元,其中纺织服装类企业的工业总产值1010.25亿元,占比7.97%;出口总额1554.8亿元,其中纺织类产品出口总额270.86亿元,占比达17.42%。2017年纺织服装类规上企业数量为502家,占比12.1%,从业人员数达10多万,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较其他行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基础优势,依然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
“印染水不可怕,关键在治理。目前,我们已实现减排50%以上。纺织印染属高科技产业,应合理规划、布局好纺织印染产业的未来发展,要让有信心、有想法的企业谋求更大发展,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推动绿色发展。我们有信心把这个行业打造成纺织印染行业的工业旅游项目。”常州东方伊思达染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恽中方对记者说。9月15日市纺织工程学会专门召集旭荣针织、强声纺织、亚东科技、东方伊思达等企业,就纺织印染行业专项发展规划建言献策:要充分利用好优质存量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积极引导、鼓励纺织印染行业健康环保、合法合规发展;制定常州纺织印染行业专项发展规划,关停并转或淘汰落后产能等。
产业优势与环境治理如何做到并存发展?《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版)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给太湖流域二、三级保护区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印染行业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纺织印染行业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固废和废气,其中固废主要依托第三方单位进行处理,废气主要通过企业自建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处理。而废水处理,园区内印染企业废水通过自身污水站预处理后接管至园区配套的专业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园区外大部分企业的废水通过自身预处理后接管至临近的城市或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目前,我市印染工业园区共有常州纺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6家配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计能力为16.8万吨/日。全市纺织印染行业平均废水排放量3870万吨/年,占全市工业废水量的29%。而我市印染污泥年产生量约为21.46万吨,占全市一般固废污泥产生量的39.8%,主要通过市新绿污泥焚烧热能有限公司等6家印染污泥处置单位,以热电厂掺烧为主,制砖、制陶粒等为辅进行处置。至于废气,主要来自烧毛机、定型机废气以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气体,在全面实施集中供热及自建废气污染防治设施治理后,大气污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一些企业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技术工艺及设备水平落后、环保措施相对落后等问题。环保部门表示,要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服务,精准科学治理,进一步提高分类指导和服务水平,避免“一刀切”的停工停产停业,对推动清洁生产和完成“绿色”技术改造、有效落实超低排放的企业限产实行差别化对待,让在环保治理上舍得投入的企业尝到甜头,给企业发展注入绿色基因和绿色动力。
为加快纺织印染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正着力加快推进落实五大举措:
一是组织编制纺织印染行业发展专项规划。根据省环委办有关精神,统筹谋划全市纺织印染行业发展,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全市“纺织印染行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步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让企业尽早享受政策红利。
二是及时完善园区定位及相关手续。根据我市“行业发展专项规划”,相关纺织印染园区将积极完善相关手续,对于谋划新设立印染园区的地区或拟增加印染定位的工业集聚区,将尽快完成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为后续印染项目的落地扫清障碍。
三是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严控排污总量。依据相关要求,对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印染项目,将予以关停、淘汰。各辖市区将及时督促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印染企业尽快申领排污许可证,确定企业排污总量。对存在环保问题的,在排污许可证中明确限期整改时限。
四是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多途径引导、支持政府、社会等资本参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补足纺织印染行业稳定发展的短板,全力提升污泥处置能力,提前谋划污水处理厂、供热设施等建设,力争环境基础设施与纺织印染项目同步实施。
五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绿色发展。坚决淘汰规模小、污染重的落后印染企业,为优质项目腾出产能、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资源,全力推动印染园区或有印染定位的集聚区内印染企业提升改造,实施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化、生态化改造。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积极引导现有印染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集聚度、入园率,实现产能置换、优质资源集中,形成规模优势,提升整体行业竞争力。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这是我市纺织印染企业的发展方向。唯有向绿色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积极主动推进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主动担起环境治理主体责任,这才是企业走高质量发展的正道。
秋冰 孙雪云 范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