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报全媒体讯 这几天,大一新生家长张女士有些苦恼:独生子今年考入南京的一所高校,入学已有半个月。和孩子分开后,自己每天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焦虑的她向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特聘心理咨询师钮维萍咨询,自己是不是“病”了。
钮维萍表示,孩子去外地上大学,多数家长的反应是“解放”了,也有部分家长出现“分离焦虑症”,十几年以孩子为重心的生活突然发生变化,导致不适应,担心孩子一个人是否适应异地的学习、生活及安全问题等。
上文提到的张女士,从前一家人的重心就是孩子,小学、初中买学区房,高中后全家租房陪读。张女士照顾儿子的一日三餐,生活忙碌而充实。“现在真解放了,却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张女士说,从南京返程的路上,她就哭了,回家后坐立不安,总想给儿子打电话问问情况。她坦言,自从有了孩子,她和先生就没有过“二人世界”,以至于现在房子里只剩下两个大眼瞪小眼的中年人,两人经常为琐事拌嘴,就连吃饭都不知道做什么菜,因为以前都是根据儿子的口味来的。
张女士并不是个例,家长Y女士说,一位朋友自儿子去美国留学,全家切换成“美国时间”,每天必须视频半小时,还有一位朋友,听说在苏州读大学的女儿感冒了,一个多小时后,从常州赶到苏州。
钮维萍表示,家长不适应的背后,折射了以往过度关注留下的空白。孩子上大学,说明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家长应给孩子足够信任,锻炼其独立的生活能力,有时候过度关爱可能适得其反。家长和孩子通电话,建议通话频率不宜太高,通话时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而不是去问一日三餐这些琐碎的事情。还有一种情况,本身家庭关系就问题,一旦子女不再身边,以前的“隐性”问题就暴露出来,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102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光耀表示,当孩子开始去外地求学,家长应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事业和社交,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尽快度过心理上的“空巢期”。“我有一对夫妻朋友,孩子上大学后,两位‘空巢老人’每周看两次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