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36℃+!高温天里,常州这群人的生活是这样的
2018-07-25 09:17:00  来源:中国常州网  
1
听新闻

  怎么形容常州最近的天气?“任性!”是的,一言不合就飙升到36℃。

  高温可怕吗?不可怕。你高,他们干劲儿更高。

  为了城市建设,施工人员马不停蹄地紧张工作;为了交通安全有序,几千名交警和辅警在马路、高架上站岗执勤;为了整洁的市容环境,近万名环卫工人坚守在一线……他们,是这个炎热夏季“最可爱的人”。

  老司机遇到世界杯

  下午3:30,室外气温突破36℃,地表温度接近50℃。记者见到吴天伟时,他正站在车旁迎客,后背和前胸的汗渍已经湿透了衣服。

  吴天伟是常州至宜兴班次的驾驶员,首班车6:30,末班车16:00,一趟来回约4小时。吴师傅家离单位不远,电动车5分钟的路程,可是安排执行首班次时,他5:30就从家里出发了。“天气炎热,对于发车前的车辆检查必须仔细、全面,特别是安全部件等每次检查都不能放过,才能安心地迎接旅客。”

  宜兴班次的运营方式是便捷巴士,途中设有上下站点,对于驾驶员来说,劳动强度、安全风险系数比直达班次要高得多,有时班次任务重,算上班次间歇时间达到10多个小时。吴天伟当了10年的武警兵,后来转业来到公司当驾驶员,军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他身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前段时间恰逢世界杯,吴师傅也爱看球,但是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开好安全车,在执行班次期间,他夜间坚决不看球,儿子为了不影响他休息,也很自觉地只在白天看回放。吴师傅憨厚的笑笑说,“通过读新闻来过过球瘾,也满足了。”

  一会儿夏天,一会儿冬天

  走上常州汽车站二楼停车场,人仿佛被架在了烧烤架上,360度无死角被炙烤。中午12:00,正午的阳光射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疼,在场地上发车,车子排出的热气尾气蒸得人发晕,她们却依然嘴含口哨手执旗帜,从容的指挥着车辆。在这里,女性比例占到80%的行车班成了夏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刘岚就是行车班里的一名员工,每一趟班车她都坚持自己数人发车。“别人数的我都不放心,多人少人到时又说不清,责任还是自己扛,既然都顶着太阳出去数人了,那发车也顺带了。” 当然,常常也能看见,发完车的小姑娘,一溜烟的跑进了候车室里,使劲抹防晒霜。

  室内室外来回跑,温差太大,难免不适应,鼻塞感冒很常见,一听喊话,总有几个是嗡着鼻子的,却仍然字字清晰。候车室是全通透的设计,阳光直射进来,又是朝西走向,下午的西晒可想而知,检票口的温度比室外好不了多少,门一开热浪滚滚,行车员却一个个站的笔直,耐心的回答旅客的咨询,为旅客服务,不急不躁。几天下来,原本白嫩的肌肤晒得“焦黑”,虽然有抱怨,但她依然一丝不苟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一天要湿透好几回”

  高温期间,运营车辆突发故障也随之变多了起来,尤其是空调故障时有发生,公交维修公司西林车间电工班的师傅们随时待命,只要有空调故障便第一时间登顶作业。

  基本上每一次检修多是在几米高的车顶露天作业,少的时候十几二十分钟,多的时候可以长达一个小时。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每次的修理就像蒸了一个桑拿,而这种情况电工班的师傅们每天都要经历几次,“这个天,别说动一下,站在外面,就满身汗。一天衣服要湿透好几回。我们对高温抵抗力强,热一点没什么关系,让前方驾驶员安心开车、让广大乘客享受到空调的清凉是我们的职责。” 电工班的师傅告诉记者。

  没有什么抱怨和不满,有的只是对公交事业的热爱,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在这个炎炎夏日给乘车的人们带来了一片清凉。

  高温下的殡仪馆火化工:“烤验”在50℃火化间

  炎炎夏日,当我们坐在家里或办公室吹空调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在不低于50℃的环境下作业,因为工作特殊,还使用不了空调。近日,记者来到常州市殡仪馆,直击火化工的高温作业。

  常州市殡仪馆承担着全市遗体的接运火化任务,而火化工则是殡仪馆的核心岗位,与丧户直接面对,工作强度高,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而且长期在高温、噪声中工作。

  按照常州的习俗,每天早晨6:30开始火化工作。上午9:00,室外温度已有30多度,记者走进火化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如同进了“桑拿房”。此时正好有遗体送来,火化班班长杨昶雄和同事一起将其转移到火化炉上,稍做整理后便立正,向遗体鞠了一个躬,然后按下启动键……

  站在火化炉附近,立刻能感觉到灼热。“一般情况下,一具遗体火化需要40分钟;遇到难烧的遗体,如生前患肝腹水、肝癌、糖尿病等疾病的逝者,则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期间,火化工基本不能离步,要随时关注燃烧情况,调整油量、风量和温度等。”仅一会儿功夫,杨昶雄就已满头大汗。

  遗体进入火化炉后,还要不时查看火化情况。说了一会儿,杨昶雄就开炉查看焚烧情况。当炉口打开的瞬间,有时会有火苗喷出来,迎面而来的炽热火光烤得他脸色通红,汗珠子顺着鼻梁一滴滴地往下掉。“在火化过程中,我们大约七八次打开炉口,靠近炉口看火势是否合适,火化炉里的温度在800℃—1000℃,炉口的温度也有200℃左右,开门必须戴手套,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在杨昶雄的手臂上,可以看到一些小的烫伤印记。

  火化间有6个平板炉,6个捡灰炉,12台火化炉同时作业,到了中午,火化车间温度超过50℃。火化完之后,捡灰炉需要捡灰,骨灰散发的温度高达500℃,汗水滴在上面还会发出呲呲的声响。

  记者了解到,高峰时段,每天要火化40具遗体,一天最少也有20具。从早晨到10点半,身上的衣服从上到下全都湿透了。“我现在每天都要洗三次澡,衣服不是被穿破的,而是被洗破的。”杨昶雄笑言。

  为什么不能在火化间设置空调呢?杨昶雄解释,遗体火化需要大量氧气才能保证充分的燃烧,而且焚化过程中会产生异味,必须保持通风,所以不能安装空调,降温只能用大功率的风扇。对于火化工来说,汗流浃背是常态。就算是在休息时间,他们也不愿进旁边有空调的办公室。因为休息不了几分钟又要到炉前忙碌,一冷一热更容易生病。

  为了保障职工健康,常州市殡仪馆采购了人丹、清凉油和风油精等防暑用品分发至各部门、班组,每天上午为战斗在一线火化工送去清凉茶和冷饮。

  殡仪馆火化班组共有7名员工,无论高温酷暑轮番作业,保证全年无休。经受50℃烤验,让逝者走得干净,让丧属满意,这是他们的工作目标;而高温,他们早就已经习以为常。“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行业并不那么忌讳了,也逐渐理解我们这一行业的特殊性,火化完遗体后还会对我们表示感谢,这让我觉得为之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杨昶雄说。

  (杨蕾 侯正萍 贺菊花)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