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常州将开展试点 实现上下学立体接送
2018-07-20 09:13: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上学放学高峰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是很多开私家车的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接送车辆随意停放不仅影响了其他车辆正常行驶,也给过往的孩子带来了安全隐患。不过,随着集地下停车、家长等候等功能于一体的接送中心投入使用,校门口拥堵难题有望得到破解。

  这种接送中心和传统的接送方式不同,家长将车子驶入地下短时停靠,送了孩子后从出口驶离学校,学生则从专用的人行步道分流至各个教室。记者昨天从市规划局获悉,我市正探索充分利用学校地面或者学校操场的地下空间实现立体接送的交通组织设计,承担起接送学生的作用。同时在闲暇时段可作为对外开放的公共停车场,缓解周边停车缺口。

  目前,常州市第一中学、皇粮浜实验学校、钟楼第二实验小学利用改扩建或者新建的契机开展试点,由市规划设计院按照各自实际情况进行了规划设计,对接送中心规模提出了建议。

  为皇粮浜实验学校这样设计:

  通过单循环,让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现分离

  

  皇粮浜实验学校主要在操场下面设置机动车停车库及接送中心

  皇粮浜实验学校位于钟楼区南部、中吴大道南侧、龙江路东侧,规划为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总建筑面积为7.45万平方米,规划小学班级规模48个班,初中班级规模36个班。

  皇粮浜实验学校是与苏州无锡的外国语学校合作共建的学校,住宿生较多,周六住校生放学时车流量较大。按照市规划院编制的交评文本,学校在有效组织地面停车的同时,将通过地下车库实现临时停靠接送:设置403个机动车停车位,其中353个设置在地下,总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设置东、南、北3个车库出入口,车辆可以直接开入地下。另有50个停车位设置在地面。

  市规划设计院交通研究所副所长陶小伢介绍,接送中心北侧入口为家长入口,南侧为家长出口,东侧地库为社会人员出入口。这样一来,停车、接送、驶离有了清晰的秩序,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互不干扰,安全便捷且有效率。上学高峰时,家长的机动车从北侧驶入,进入学校后可快速来到地下,避免在校内穿行,将孩子放下后,孩子刷卡通过闸机乘坐接送中心内的电梯到达相应的教学楼内,随后家长开车从南侧出口离开;有停车需求的社会人员通过办卡,可将车停入学校,从地块东侧收费出入口直接离开学校地块。另外,在学校西北角和西南角,还有一片非机动车固定停车空间,面积约320平方米。

  为了提高接送中心利用率,按照规划建议,停车场将进行区域功能管理,在停车场内放置指示标志、禁止标志等引导不同车辆进入相应的停车区域。对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和校外非机动车集散区域进行不同颜色的铺装,规定停车范围。规划还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分批放学,组织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时期帮助学生上下车、维持秩序,减少下客时间,提高下客效率。晚高峰时还将组织学生、家长有序地在等待区内等待。

  为市一中这样设计:

  部分停车位与周边共享,需有严格规定

  

  一中周边的昇仙弄白天办公停车存在着较大缺口

  

  一中周边昇仙弄夜间停车拥挤

  位于红梅东路西侧,桃园路北侧的常州市第一中学原址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中。一中改扩建后,相应规模将有一定扩大,规划形成48个普通高中班级及6个国际班,学生共约2808名,教职工约270人。

  “与皇粮浜实验学校不同,市一中位于城市核心区,以走读的学生居多。调研显示,上学高峰时段学校周边常有600至700辆接送车同时集聚,车流密度甚至超过火车站。”陶小伢说,经过调研,市一中停车需求为399个,将建设规模较大的地下车库。

  “一中停车场是相对独立的区域,与学校通过门禁隔开。除了供学生早晚接送使用,白天其他时间以及夜晚都是空着的。”陶小伢说,市一中周边有国泰新都、椿桂坊公寓等住宅,居民晚归常遇停车尴尬,同时又有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等单位的大楼,白天存在较大停车缺口。所以规划建议,停车场除了为学生上学放学服务,还可错时开放,对周边的居民和商业实施停车共享。

  这是一个双赢的好办法,但必须有严格的停车规定。陶小伢表示,停车共享应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及正常上下学秩序,居住停车在白天全部离开停车场,办公车辆在下班时间尽早离开停车场,是开放学校停车位的前提。此外,由于市一中晚自习学生放学时间较晚,为19∶00至21∶30,所以停车共享要把夜间家长接送的停车需求考虑进去。对此,规划建议对共享车位进行分布实施、动态调整,确保安全有序。

  为钟楼第二实验小学这样设计:

  兼顾停车和即停即走两种功能

  常州市钟楼第二实验小学南临银杏路,东临海棠路,是一个新建学校,规划用地面积为2.93万平方米,规划48个班级并在地块内设置一个接送中心。

  钟楼第二实验小学的接送中心同样位于地下。根据规划建议,地下车库共设置267个机动车停车位,分为教职工车位、接送家长车位、即停即走区域三部分。接送家长从北侧进入,东侧开出,两个出入口为单向循环。教职工的停车区域在最北边,与接送家长车辆分类管理。

  此外,接送中心还设置了8个即停即走车位。“这8个是虚拟车位,不是实际划定的车位,比方说,在火车站送客,出租车会在临时下客区停靠放下乘客,这8个车位就类似这个原理,它的周转率很高,可以兼顾即停即走的需求。”市规划设计院交通所工作人员戴露说。

  考虑到家长使用非机动车接送较为便捷,规划还建议在学校南侧的行政楼一层架空层的地面设置800平方米的空间,供310个非机动车停放,以及学生的等候集散。戴露介绍,该区域与学校内部有一定的物理隔离,家长将非机动车停好后,前往集散区域接送孩子,孩子通过闸机进出学校。

  这些先例可以借鉴

  人车分流的地下接送中心,少数城市已先行

  地下接送中心是一个新鲜事,在国内少数城市已经有了先例。

  去年9月,宁波德培小学新校区开设人车分流的地下接送通道,将5000平方米的地下接送通道划成两大块——含有200个车位的停车区,以及一个家长等候区,并实现车流、人流出入口分道。

  有了地下接送通道,所有接送孩子的车辆都须驶入地下,家长们将车停好后无需上楼,而是走到一旁的等候区接孩子。等候区的液晶电视上,滚动显示着学生离班信息,紧接着,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入接送区。接送区用油漆刷成了绿色,孩子在里面,车子在外面,通过一排闸机实现分离。学校还规定1500余名学生分三批离校,每批相隔15分钟,确保错峰出行。

  中小学向周边居民开放夜间停车位,在上海也有先例。2010年,世界外国语中学就尝试将校园夜间车位资源共享提供给附近社区居民。

  校园车位夜间共享,有严格的停车规定:外来车辆一律于18时后驶入,第二天7时前必须离开。如果违反规定,将给予车主口头警告;一年内警告3次,将直接取消停车资格。据了解,大部分车主都比较自觉,偶尔出现1至2次口头警告。虽然也发生过车辆连续两三天占位不走的个例,但停车有效期只有1年,如果经常违规,第二年就直接取消停车权。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