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5日讯 1979年1月13日,常州东方红染厂缝纫机修理工潘志浩在普通家用缝纫机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一台“拷边装置”。只要将家用缝纫机上的针板、推板、梭床、压脚4个零件拆下,把拷边装置装在针板与推板之间,将螺丝拧牢后,就可使用。一般会使用缝纫机的人就可拆装自如。这一装置估计三四十元即能制成,既适合工厂使用,又适合家用。
这是常州当年的一项“裁缝革新”。
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早年,家家户户都是请裁缝上门,或者到裁缝店量体裁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裁缝店就慢慢淡出舞台,去商场买衣服成为一种时尚。
然而,“时尚”会在不经意间“向后转”。如今,淡出人们视野多年的裁缝,焕发出新的生机。选好布料、定好款式、加点创意……一种个性化的高端服装定制在常州出现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一些身材不适合工厂版型衣服者,以及一些中老年人喜欢定制服装外,现在,很多裁缝店的主角,已换成了追求时尚又讲究品质的年轻人,其中以25岁至35岁的女白领为主。
除了裁缝店,商场的部分高端品牌也纷纷开设了高端定制业务。泰富百货登喜路男装、阿玛尼男装均开设了高端定制业务——一般需要提前半年。
本土品牌Lampo(蓝豹)推出定制业务以来,需求巨大。购物中心专柜营业员介绍说,从量体到制作,周期是30个工作日,可选择的面料有千余种,还有各种配饰。
定制的是服装,折射出来的则是人的个性追求和审美的多元,以及社会的多姿多彩。
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