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合作伙伴”骗人!打12万元多货款却收不到货
2018-04-04 10: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4日讯 明明是合作多次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结果对方收了货款后却不发货。这是江苏淮安市民韩先生最近遇到的麻烦,损失12万余元。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此事。江苏省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省反诈骗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不见面交易切勿先付款,此类骗局中很可能所谓的“合作伙伴”就是骗子冒充的。

  【警情快报】

  跟“合作伙伴”倒玉米,被骗12万多元

  3月7日下午,淮安的韩先生接到一之前合作过的“黄牛”电话,对方称找到一批质量不错的玉米,且可安排车辆配送。韩先生因感兴趣便表示愿意购买,但需要了解下玉米质量。之后,“黄牛”找到的配送司机电话联系韩先生,称已看过玉米,质量不错,且“黄牛”已按照韩先生要求,将司机的身份信息发送过来。于是,韩先生决定购买,并让司机将过磅后的玉米重量告知其本人,以便付款。

  韩先生在收到司机发来的玉米重量后,便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货款125060元打给“黄牛”提供的银行卡号。韩先生付完款后再次联系司机询问配送时间时,司机称因要休息,第二天早上再送货。3月8日,韩先生又联系了司机询问送货进度,司机以各种理由推脱。

  在韩先生反复催问下,司机反映其没有拉到货,过磅等事情都是按之前“黄牛”说的做。于是,韩先生又联系了“黄牛”,但“黄牛”表示钱被其妻子打错账户,过段时间会退款给韩先生。因“黄牛”迟迟不退款,韩先生怀疑被骗,于是报警。

  【骗术揭秘】

  “合作伙伴”也可能有假

  省反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韩先生遭遇的骗局是网购骗局的变种,“此类骗局中,受害人自以为的‘合作伙伴’,很可能是骗子假扮的。”一般来说,此类骗局有以下套路。

  一种是犯罪分子通过自身创建的电子商务网站或利用虚假身份信息在知名大型交易网站进行注册,然后推出“超低价”“二手货”“免税货”等虚假内容吸引消费者。作案人要求购买者预付货款、邮寄费、保证金,或是以货款被冻结为由再次要求打款解冻。在收取众多的汇款之后,诈骗者并不提供商品,甚至干脆在网络上消失。另一种虚假购物诈骗方式为,夸大其商品效能甚至是虚假宣传,消费者购买到的实物与广告中描述的并不一致。

  而韩先生遭遇的骗局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黄牛”是真的,只是利用韩先生对其信任,骗取钱财。还有一种情况则是“黄牛”也是骗子假扮的。

  【防范贴士】

  警方提醒:不见面交易切勿先付款

  针对此类骗局,省反诈骗中心提醒,网购尽量选择正规的平台,保证加入的卖家的安全性和又完善的售后系统,可以减少被骗的风险;在平台上选择有保证的卖家,有一定的销售记录、有消保等;最好是付款到第三方,等收到货物再确定收货,这样可以有回旋的余地;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特别是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将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发给别人。(苏宫新 杨蕾)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