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春节期间 常州无偿献血量较去年同比增加超50%
2018-03-06 15: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6日讯 记者从市中心血站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我市有1109人次无偿献血,献血量达392300毫升,较去年同比增加超50%。

  数据显示,我市近年来用血量不断增大,从大年夜到元宵节,共用血504200毫升、血小板2650单位,相较2017年,分别增长5%和13%。

  得益于热血常人的爱心奉献,目前,我市供血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周欢欢 李青)

  从“管理”到“治理”

  近来,北京“血荒”一度在网络发酵成“慌”。不单是北京,近两年来,全国已有47个城市陆续出现“血荒”。

  事实上,常州也面临各种困难。2015年,全市血小板使用量较2014年增幅40%,而街头献血量却在下降,以购物中心采血点为例,2012年平均每天有30人献血,2015年则不到5人。

  可喜的是,这两年来这一不利局面得到了大力扭转,全市用血保障处于平稳运行状态。

  在供血越来越困难的普遍形势下,常州却为何没有出现“血荒”?

  我市供血平稳,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但政府作为,是一项重要保障。

  与其它经济项目和民生工程相比,无偿献血是一项需要花大气力,却不怎么“露脸”的工作。而临床用血往往性命攸关,缺血就意味着“危”与“急”。常州市政府时刻记挂着群众的安危冷暖,在无偿献血上真正下了功夫,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2015年,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组建起一支无偿献血应急队伍,发展至今已有1万5千人,主要由市、区政府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常高校等67家企事业单位组成。在新北区政府,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参加无偿献血。这支高素质应急队伍启动及时、血型平衡、数量稳定,尤其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出现高温严寒季节性缺血时,保障医疗急救拥有可靠的血液来源,解“急”除“危”。

  当然,要远离“血荒”,改变人们不愿献血的观念方为根本。在许多人看来,用血是很“遥远”的事,身边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用血者,献血也就没多大必要。如何打破这种僵局?追本溯源,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变献血用血“一家管理”为“社会治理”,加强献血与大多数人的关联度、聚众力而成大善,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2015年,武进区实行“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管理”,对流动儿童以监护人积分排名的方式安排入学,申请人若是3年内在武进区参与过无偿献血,每献200毫升全血或1个治疗单位血小板可积3分。在这一“献血利好”的杠杆作用下,武进区参与献血的新市民数量随之上升,现已成为区域献血的“主力军”。

  从我市对“血荒”的有效防御来看,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出现各种不同问题都在所难免。要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积极作为、以民为本,从而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现代化提升,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子月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