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现场
中国江苏网12月25日常州讯(记者 赵家玮) 储振民,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退休教师,现居住在河海街道怀德名园,已年近九旬。去年9月,他将自己和去世不久的老伴章文秀两人的毕生积蓄60万元捐给了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用于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10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
捐款60万元让储振民成了新闻的热点人物,小到地方媒体,大到央视都争相报道,储振民常常走在小区里都能被人认出来,有人朝他竖起大拇指,有人上来握紧他的双手,对他说:“储老师,你太不容易了。”
而事实上,在这60万元之前,储振民和老伴章文秀两人,已经行善六十多年了,从他们两参加工作、结婚起,就拿着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储振民1948年起在横山桥镇当小学老师,1960年进入遥观中学教语文,1990年退休。妻子章文秀退休前也是遥观小学的老师。
家人从1989年以来捐助的款项记录
“凡是助人为乐的事,只要我与章老师商量,她没有不同意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储振民夫妇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才78元,却常常拿出钱来给家境贫困的学生买书本、铅笔,甚至承担孩子们的医药费、学杂费。
有学生上学迟到,储振民就去了解情况,原来学生家境贫寒,桌子是用木板搭的,帐子也很破,学生迟到是因为下雨家里没有雨伞。储振民看了很是伤心,就让他父亲周末到他家,给了些肉和米,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
当时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少,储振民班上有个学生叫纪玲妹,因经济原因被迫面临辍学。储振民了解情况后,每天都去学生家里动员,并给予帮助,后来纪玲妹不仅考上了大学,现在还是河海大学的教授。
储振民家附近有个渔民王炳大,经济困难,孩子又多,章老师看到他家孩子大冬天还光着脚丫,衣服穿得又单薄,于心不忍,回到家中把自己孩子的旧衣物全送给了王炳大家的孩子,这些孩子现在见到章老师,也不忘当年的恩情。
解放初年,储振民住的村里有个聋婆婆,七十多岁了,孩子们不孝顺,生活赤贫。有次聋婆婆来储振民家里串门,储振民夫妇看老人家衣服破旧,便给了她一件棉袄和一条当时很值钱的毛巾,老婆婆感动地说:“这条毛巾今世不用,等我走时有它陪着我。”
退休后,储振民的退休工资有6500元,老伴的退休金也能拿到5000元,但即使这样,两位老人还是不舍得花钱,一有闲钱就想着捐出去。1998年洪灾、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他们都有捐款。特别是青海玉树地震,储振民夫妻俩捐了1万元。2013年,夫妻俩住到小儿子新北区的家里,当年就向新北区政府承诺每年向困难群众捐助6000元;2014年起,两人又向武进区政府承诺每年捐款6000元帮助有困难的人,直至“百年”。
去年,储振民入围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人物评选,并获二等奖,奖金5000元,储老师全部用来慰问武进区、新北区四户特殊困难家庭。去年中央文明办举行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0月份“中国好人榜”,储振民荣获“助人为乐好人”,为此,武进区有关部门表示将给予储振民2000元奖励。储振民得到这一消息后,当即又决定将2000元捐给困难家庭。
储振民与老伴章老师合影
他说:“有比我更需要这笔钱的人。把这些钱财送到需要的人身边,我们才高兴。”
零零总总,储振民记录着家人从1989年以来捐助的款项,总计十多万元,加上去年捐给坂上中学的60万元,已经有70多万元了。在三尺讲台上,储老师和章老师是一个对学生负责的人民教师,在生活中,他们将自己的钱、物和爱,都无私给了学生,给了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章老师走后,储老师被儿子接来一起住。储老师原本想每月给儿子一笔生活费,儿子拒绝了,说:“你给我的钱,不如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储振民夫妇的善举,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家人。
储振民夫妇一生都过得清贫,一只黑色手提包,还是1997年坂上初中拍摄《青春的选择》发的纪念品,底部已经开裂,他用胶带纸粘了又粘,至今还在使用;一把剃须刀,用了60多年还在“服役”;储老的眼镜盒,也早已破了皮,用了很多年。他说,这些东西又没坏,扔了多可惜。
储振民夫妇的义举和他的父亲储绍熙也有一些关系。储绍熙也是一位教师,毕生节俭,不抽烟、不喝酒。1939年,在日寇横行、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储绍熙和好友创办了坂上中学的前身辅华中学。1989年,90多岁的储绍熙看到家乡小学校舍破旧成为危房亟待修缮时,挺身而出捐出1000元退休工资,是当时该小学个人捐款数额最大的一笔。当时他每月的退休工资仅100元。1996年,坂上初级中学需要添置一批图书,他又一口气捐出一年的退休工资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