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新学期,常州各院校课程新变化,注重培养这类人才
2017-09-28 08: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28日讯 记者从我市各高职院校、在常高校获悉,新学期,各院校的课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包括授课方式、授课场地、授课人员等,这些变化均旨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常工院:

  飞行学院培养民航人才

  新学期,常州工学院新设民航飞行学院,并成功招收飞行器制造工程(民航机务工程方向)和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方向)两个专业学生各40名。

  据了解,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飞机发动机、航电设备等的维修与养护;而交通运输则主要学习机场内的运输、管理和地面安检等内容。“目前民用航空各方面的人才都很紧缺,从事飞机维修、机场管理的人员缺口很大。”飞行学院副院长郭魂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四年学习,能培养从事民用航空运输经济、商务营运、现场运行管理与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技术的高级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

  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为航空公司、民用机场、民航管理部门、民航科研院所、民航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交通部门。目前,全省仅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常工院两所高校开设这两类专业。

  据了解,目前招收的80名大一新生,将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大二下学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

  此外,记者了解到,该学院的飞行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和民航总局的批准,将于今年10月开始招生。“飞行专业预计在2018年招收学生40人,主要学习如何驾驶大型运输机。”

  尤佳 王超

  信息学院:

  首个新型学徒制班级开班

  由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三星电子)共建的新型学徒制班级于近日开班。

  开班仪式上有一个环节是举行传统的师徒拜师仪式,班级学员代表向苏州三星电子的师傅鞠躬并奉上热茶。

  据了解,该院与苏州三星电子、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工程师(技师)协会于2017年3月签订了《三星科技大学新型学徒制职业教育合作协议书》,确立了共同探索和开展新型现代学徒制联合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校企双方通过多轮协商共同制定了三星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共同制定了企业师傅标准,组建了校企联合管理团队、校内教师团队和企业客座讲师团队。

  今年5月,该院在机电学院2016级学生中广泛宣传新型学徒制班招生信息,对自主报名的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招收了第一批合格学徒进入该班学习,并签订了三方协议。苏州三星电子与该学学院签署设立奖学金协议,协议规定企业每年为该班提供一、二、三等奖学金,金额分别为1万、4000元、2000元。

  进入该班的同学本学期将在学校参加理论学习及实训,苏州三星电子每周会派一名经理级别的技术骨干为学生授课一天,该班很多专业学习内容均为苏州三星电子内部讲义,注重实操性和针对性。原则上该班同学在毕业时完成企业及学校的考核,可直接进入苏州三星电子就职。

  另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三星电子的新型学徒制合作项目申报了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通过省教育厅的审批后在教育部的审批过程中。该校也是省内唯一一所与苏州三星电子有深入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合作项目的高职院校。 黄丽娟 盛秋玲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走进企业探寻“工匠精神”

  近日,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的50余名同学,来到常州瑞新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走进企业 探寻工匠”的开学第一课活动。

  交流活动中,公司领导向同学们介绍了公司的主要业务,并带领他们参观了公司的办公区域,对公司的办公流程、运作模式、各岗位的工作技术要领进行了逐一讲解。在公司的优秀员工栏和荣誉墙上,同学们欣喜地发现其中有许多“师哥师姐”们。

  走进企业,学生代表们还与公司的技术骨干进行了网络布线“竞赛PK”,娴熟的技术和快速的应变能力,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本学期,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启动以“深化校企合作,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突破以往常规宣传教育形式的局限,组织学生深入常州市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黑牡丹(集团)有限公司等近10家国企、外企探寻工匠,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当代工匠,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亲身感受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

  此外,学院还深入开展政文课程改革,整合学院的各类文化基础课课程和课外活动资源,采用“课程教学+课程活动+课外活动”的大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社会生活中,突出与专业课程教学同步实施,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该校还在新开发的校本教材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在德育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中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工匠精神读本》《工匠精神教育活动课手册》《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的学习、讨论和交流,举办“我喜爱的能工巧匠故事会”等活动,让“工匠精神”植根于学生心中。

  邓建君 杨寒燕 尤佳

  常州卫校:

  英语课堂巧用手机

  常州卫校的医护英语课堂上,全班100多名学生,都在认真地“刷”着手机。原来,学生们正在利用微信完成老师布置的随堂小测验。据了解,这是该校在英语课堂上的一次改革,利用手机这个便捷的信息化工具,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

  “我曾经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在我校学生中是100%,而智能手机使用起来也较电脑更为方便,所以就有利用手机来上英语课的这一个想法。”常州卫校医护英语教师王力维告诉记者,她本人对信息化教学也十分感兴趣,所以利用课后的时间,她自己在网络上研究各类信息化手段如何应用,甚至自己编写程序用于课堂教学。

  签到、预复习、测试、讨论,所有的课堂学习环节,都能在手机的微信公众号中完成。“使用手机最大的好处是高效。”王力维举例,之前上课点名,100多个学生需要至少10分钟,而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一些功能,能让学生们同时签到,“点名还能定位,是不是在教室签到,教师端后台一目了然。”此外,大数据也能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王力维表示,每次上课,她都会在手机上发送一些游戏闯关式的小测试给学生,以此来了解学生的预复习情况。“学生测试的结果能立刻看到,对于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我现场就能答疑解惑。”王力维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测试方式,学生们的接受度也很高。

  课上使用手机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王力维认为“宜疏不宜堵”,“合理利用手机,课堂内容做到能吸引学生投入地用手机学习的情境中,是最佳的结果。”王力维说。

  据了解,目前,王力维正在研究微信小程序的合理使用。“小程序轻便不占内存,功能更多。”她表示,希望学生利用手机,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移动学习。 尤佳 成鹏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