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常州99岁小学退休老师毕生积蓄30万捐助希望工程
2017-09-24 09:5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24日讯 昨天,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一场特殊的助学金捐赠仪式在常州星明医院举行。

  捐赠人周映芳今年99岁,是局前街小学退休的老教师。她从8月26日的《常州晚报》上获悉,2017常州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首批助学金已发放到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手中,便委托所在的疗养院与团市委联系,决定捐出自己毕生的积蓄30万元,希望能帮助贫困大学生及其他优秀的寒门学子,以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心愿。

  A、看到希望工程的消息后,她就有了捐出毕生积蓄的打算

  周映芳老师1961年7月~1970年7月任局小幼儿园主任,后下放到高淳县青山茶坊,1976年至1982年回局小工作至退休。局前街小学工会主席王奕告诉记者,周映芳老师是局小目前年纪最大的退休老教师。6年前,她的老伴去世,在学校慰问老人时,她经常会提起,自己一生无儿无女,希望能把毕生积蓄留给爱学习的贫困孩子们,帮他们一把,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周映芳居住的常州星明医院的老年病房内,床头案边都摆放着报纸,尤其是《常州晚报》已摞了一大叠。周映芳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年岁大了,耳朵有些不好使,但精神还是很好。她已经连续10多年自费订阅《常州晚报》,最喜欢的就是每天用放大镜,逐字逐句地看《常州晚报》。

  “我今年99岁,生活能自理,头脑清楚,每天只吃一粒降压片,无其他疾病。”周映芳说,为了看报纸,自己有时是趴在桌子上,有时是把报纸夹在拐杖上,有时躺在床上。通过《常州晚报》,她了解了本地的各种消息。今年暑假最让周映芳关注的,就是团市委和常州日报社联合开展的“周末关爱”希望工程特别行动。《周末关爱》栏目走进全市5个乡镇街道,报道了一个个优秀的寒门学子的故事,这让周映芳老人深受感动。她主动给团市委写信表示:“我也想参加帮助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

  B、她也曾经因贫穷而无法继续念书,但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我有两个弟弟,因为家里穷,没钱念书的经历我是深有体会。”周映芳在捐赠仪式上回忆了她与弟弟们的读书经历。17岁时,周映芳初中毕业,成绩优秀的她却因为家里太穷了,还有两个弟弟要念书,只能放弃继续读书,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并用收入供两个弟弟念书。

  两个弟弟的成绩都很好,但仅靠她一个人的工资无法帮助弟弟们完成学业。其中有一个弟弟,由于缺了一斗米的学费,没有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后来只能先回乡下织布。新中国成立后,周映芳说自己的收入有所提高,便问弟弟是否愿意继续念书,弟弟说自己一直想要念,于是她又继续支持弟弟读书。结果,这个弟弟后来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当时在苏州考试,常州有24个人参加,最终只录取了她弟弟一个。如今,这位弟弟已经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博导。另外一个弟弟,是水利工程师。

  “我两个弟弟都是靠读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周映芳老人激动地说,“一个人不怕穷,但要有志气,很多寒门学子都很有志气的,尤其是在念书时会更勤奋。”

  C、年轻老师、学生都被她感动,要将爱的力量传递

  “我们局小的年轻教师得知这件事后都很感动。虽然他们对周映芳老师并不熟悉,但这件事还是在老师们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局前街小学副校长许嫣娜参加了捐赠仪式。她说,常听其他老教师提起,周映芳老师经常帮助家境困难的孩子读书,“周映芳老师的这种精神,将在年轻一代的老师身上传承,让这种爱的力量在局小得到守护。”

  常州花园中学博美志愿服务队获悉此事后,与星明医院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书,将长期为周映芳老师以及医院其他老人提供陪伴、联欢等志愿服务。

  当天,在常州市公证处工作人员公证下,周映芳老师将毕生积蓄30万元捐赠给了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据了解,这笔钱将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分批帮助家庭贫困的大一新生。(龚青轩 王淑君 文摄)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