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日讯 你还记得本报2013年、2014年连续报道过的“龙凤呈祥”四胞胎吗?今年6月,他们已经从戚墅堰小太阳幼儿园毕业啦。四胞胎也暂别爷爷、奶奶,来到新北区奔牛镇,与父母袁高峰、董梅兰团聚。但高兴了没多久,4个孩子的升学又成了夫妻俩的烦心事。在记者和好心人的奔走下,新北区奔牛镇党委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九里小学接收了4个孩子。昨天上午,四胞胎在爸爸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到学校报到并领取了新书。
落实幼儿园
2011年4月11日,董梅兰在山东老家生下四胞胎袁龙、袁凤、袁呈、袁祥。此后,她和丈夫袁高峰在奔牛卖菜抚养老三和老四,袁高峰的父母则在戚墅堰卖菜养育老大和老二。
读幼儿园前,4个孩子聚在一起的日子一只手就能数完。2013年10月,因为上幼儿园的事,袁高峰夫妇的房东向记者求助。这位好心的房东是奔牛本地人,因为看袁高峰一家困难,只象征性地收一点房租,让他们一住就是数年。
接到求助后,记者深入奔牛、戚墅堰两地采访,报道引起原戚墅堰区人民政府的重视,记者在与原戚墅堰区文教局多次沟通后,为四胞胎推荐了小太阳幼儿园,幼儿园方面还提供了部分减免政策。
虽然减免后4个孩子一年幼儿园的费用还要1.3万余元,但连续报道后,爱心人士的捐款已近2万元。就这样,2014年9月,四胞胎如愿以偿进入幼儿园学习。
升学遇难题
一晃三年过去了,四胞胎们也长大了。
袁高峰说,自从《常州日报》报道了他家的事后,3年来,一直有爱心人士联系他,快递一些生活用品给孩子,奔牛镇还有不少人经常光顾他的菜摊。奔牛农贸市场负责人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他“进驻”菜场,结束了他多年的游摊生涯。2015年春节前,常州嘉投集团负责人还专门赶到奔牛,给每个孩子送上一份2000元的压岁红包。
四胞胎上学-2014年报道
“常州好人真的很多,谢谢他们!”袁高峰不善言辞,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感恩。幼儿园毕业后,4个孩子的升学问题又让夫妇俩烦了一阵,“有的学校入学要交赞助费,有的学校要先去培训机构报班,而且最后还不一定能接收。”因为7月下旬仍未落实学校,心急如焚的袁高峰再次找到记者。
为四胞胎圆梦
记者将情况反映给新北区奔牛镇后,引起该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伸出援手。
新北区九里小学了解到四胞胎的情况后,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九里小学原址校舍陈旧、面积较小,2011年搬入九里初中后,办学条件得到提升。目前在校学生700多人,共18个班级,教职工50余人。校长蒋志方、副校长言志国等人非常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到常州来打工、生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让孩子返回原籍,等于是让他无学可上。”言志国说,学校的本地生源每年只有20多人,近80%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出于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的角度考虑,蒋志方和言志国将4个孩子分入3个班级。两个男孩分别在两个班,两个女孩在同一个班。
4个孩子进入小学后,袁高峰夫妇的负担稍微轻了些,4个孩子一年在校内的各项费用合计5000余元。
童华岗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