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4日讯 今年8岁的小承(化名)是个可怜的孩子。前几年,通过亲子鉴定为非亲生后,小承的爸爸和妈妈离了婚。养父撂挑子不管,生父下落不明,他便跟着妈妈和外公外婆生活。谁曾想,这两年,妈妈、外婆先后去世,无奈之下,小承的舅舅担起了监护人的责任。只是,舅舅的生活也很艰难。
目前,市民政局正在着手认定小承的孤儿身份,一旦身份认定,小承孤儿补贴的问题也就能落实了。
一个8岁的孩子,生活飘摇不定,让人唏嘘。他的故事,其实是许多困境儿童的一个缩影。怎么为他们的生活撑起一把保护伞,近年来,市民政局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逐一落实,尽力还困境儿童一个快乐的童年。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莉向困境儿童家庭送上关爱
制定政策、机制,对困境儿童兜底保障
所谓困境儿童,包括残疾儿童、病重儿童等陷入生理性困境的儿童,也包括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受虐待儿童、长刑期罪犯子女等遇到社会性困境的儿童。
2016年,民政部正式成立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处,这标志我国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体系建设步上新的台阶。
“爱心同行”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援助项目启动仪式
我市的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近年来也一直在稳步推进。从2010年起,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社会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困境儿童和未成年人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打造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四级联动工作网络以及各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12355未保热线、“爱心同行”“阳光驿站”等一批服务品牌,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工作站、儿童之家,聘请救助保护督导员。
“儿童利益最大化,是我们近年来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始终遵循的原则,政策的制定,让我们对流浪、留守、监护缺失等困境儿童能进行兜底保障。”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舒洪喜告诉记者。
以爱之名,开展“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专项行动
今年以来,结合“三大一实干”活动的开展,市民政局广泛走访了一批困境家庭,协同公安、教育等部门对全市留守儿童进行了排查,共排查出留守儿童1051人、困境儿童815人,并进行了建档立卡。
“以爱之名”——市民政局六一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今年,市民政局还开展了“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着重加强对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失学辍学、无户籍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的干预帮扶。市未保中心通过前期调查,专题研究,形成了“购买服务—入户调查—评估分类—精准帮扶—梳理总结”的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救助帮扶工作模式。对于排查出的困境儿童家庭,市民政局和市未保中心还开展回访活动,各辖市、区也分别选取家庭,上门详细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力争“一个不漏”,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提供尽可能的保障。目前,全市集中供养孤儿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790元,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430元。
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市未保中心还结合专项行动,针对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活动,包括困境儿童捐助仪式、带领困境儿童出游、带领困境儿童开展各类活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