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十大产业链建设,计划到2020年,总产值年均增长在12%左右
“三车四新三智能”升级为 “五新三高两智能”
中国江苏网6月23日讯 十大产业链建设是近几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着力抓的一项重点工程,是我市工业经济“三位一体”转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昨天下午,记者从推进新一轮十大产业链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跟随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我市对前一轮十大产业链进行调整升级,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的十大产业链建设,提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增两个,扩展三个,剔除部分低端产品
据了解,新一轮十大产业链跟前一轮十大产业链相比,从外延与内涵上都进行了完善和提升。新一轮的产业链由之前的“三车四新三智能”( 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农机和工程机械、太阳能光伏、碳材料、新医药、新光源、通用航空、智能电网、智能数控和机器人)升级为“五新三高两智能”。
升级成的“五新三高两智能”中,“五新”是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新医药及生物技术;“三高”是指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节能环保;“两智”是指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电网。
从各产业链的调整升级情况看,新十大产业链新增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两个产业;原太阳能光伏扩展为新能源产业,原碳材料扩展为新材料产业;在原新医药产业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相关产业,剔除医药中间体及部分低端化学药;剔除了原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电网、农机和工程机械等的部分低端产品,进一步推动我市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建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发展内涵
记者了解到,十大产业链调整升级后,产业链发展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目标,我市计划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十大产业链总产值超过6500亿元,年均增长在12%左右,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左右,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十大产业链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十大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占十大产业链企业比重达60%左右,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培育“隐形冠军”企业达100家,建成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十大产业链工业增加值率力争达到25%,十大产业链企业销售利润率力争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1.3倍,力争境内外上市企业及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为更好地推进“升级版”产业链建设,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要求,对于石墨烯碳材料、航空装备等虽然还处于幼稚期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将从资金、人才、市场拓展等方面予以重点培育和引导,进行“建链”;对于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产业等在我市有一定基础且前景广阔的产业类别,将集中各类资源促进其加快发展,进行“补链”;对于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不含碳材料)等发展已经较为充分的产业,将基于各辖市、区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引导其加快提升,进行“强链”。
十大产业链规上企业工业总量占比,3年提高近5%
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市十大产业链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全市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421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由2013年底的29.4%提高到34.3%,3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36.7%。
当前,新一轮十大产业链建设推进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据了解,通过摸排梳理,我市建立了新的十大产业链企业库,入库企业共942家。
今年上半年,我市还编制、下发了《常州市2017年十大产业链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排出了120个重点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达1236亿元。120个重点产业链项目中,73个新建项目中已有56个正式开工,开工率达到76.7%。(发改轩 郑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