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31日讯 2017年,省前中国际分校建校十周年。十年来,已有近万名学生怀揣着梦想从这里走进自己憧憬的大学;有数百名同学录取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国内著名高校和英国牛津、剑桥、美国耶鲁、日本东京、加拿大多伦多、澳洲国立、新加坡国立等国际名校。这所年轻的学校是根植于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沃土上绽放的新枝,学校自2007年创办以来,坚持“特色办学铸造教育品牌,多样发展铺设成功之路”的办学思路,实施严格、规范、精细管理和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切的教育,为常武地区乃至省内外普通家庭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
2016届高考再创新高,高三年级本一达线率42.9%,本二达线率94%,高三12个班有6个班本二达线率100%,本一、本二达线率均位居常州大市第一方阵,其中省招班本一上线率高达91.3%,文科包揽武进区前四名;在武进区素质教育评估中再次荣获高中学段“特等奖”。2016年11月,学校高水平通过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学校先后被授予“武进区文明单位”、“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等荣誉称号。
“话剧社”表演英语戏剧《灰姑娘》
先进文化,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文化育人,省前中国际分校的一大特色。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将民族精神与国外的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实现多元化思想的交汇与碰撞,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高素质学生?学校提出了“诚信做人、诚实做事、诚真学问”的“诚”文化教育,同时着力建设中华民族文化与多样世界文化相互交融,通过校园、班级、宿舍文化环境建设和一系列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学校精心布置了“诚信橱窗”、“寸草亭”、“国际大道”、“外语角”“国际文化广场”;开展文艺汇演、诗词大会、研学旅行、拓展训练等,以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而我们的老师更相信‘亲其生,成其才’”,校长黄惠涛说,“开放包容,善于吸纳和融合的学校文化,形成一种极具亲和的力量,我们的老师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般爱护,特别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都会找孙老师交流,每次谈完之后心里总充满动力。在我的心里,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尽心尽力地给予我们最体贴的关怀……”2016届武进区文科状元、现已被复旦大学录取的毕业生潘子欣,谈起自己的老师孙亚芹满含深情与感激。像孙老师这样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在学校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
“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越深,才会越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良好发展”,“我要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视为生命存在的表现方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努力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博览群书,涉猎多种知识,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这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文化自觉,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扎实课改,全面提升教育内涵
“这里的老师非常好,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许多,成绩也有很大进步”,“我选修了欧美影视赏析校本课程,参加了影视表演社团,去年元旦第一次在全校表演。我以前比较害羞、内向,影视表演让我变得开朗自信了……”从外地慕名而来的高一新生刘姣希、高劲航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非常满意,尤其喜欢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质。”省前中国际分校教师认为课程改革是适应新高考改革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为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公民,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发展意向,开设了丰富的课程,最大限度提供适切的课程让学生进行多样选择。
学校以“国际视野家国情,五色世界中国梦”为主题建设了江苏省外语课程基地,围绕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平台、课程实施、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等多维视角,改变和完善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和综合素养,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依托课程基地,积极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外语特色。学校成立了70多个社团,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全校学生参与度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同时,学校大力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目前已开发46册,分为文化类、科技类、体艺类、信息类、实践类等,配有完备的课堂评价体系,努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走班制等方面探索创新之路。
学校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打造“阳光课堂”为载体,着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力推行“导师制”制和“合作学习小组”。“阳光课堂”的基本特质是“自信、灵动、合作、分享”,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在弘扬教育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生阅读课、活动课的节数,课堂上留有更多的“空白”让学生思考、练习;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单一的行动,而是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共进;教学管理从课堂延伸到课前的预复习和课后的练习反馈。
多元发展,让学生成就最好自己
“虽然参加国内高考也能达到本二以上水平,但我一直有个心愿,有志于到国外发展,到更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智慧……”2013届毕业生马晨铮,后来选择了日语课程,通过努力考入世界顶尖学府日本东京大学。
“我从小喜欢绘画,进入高中后,对重新学习绘画、将来走艺术之路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在高二选科时毫不犹豫选择了美术课程,”2014届毕业生吴尹豪最终如愿考入艺术类著名高校中国美术学院。
2016届毕业生马灵涓以音乐特长生身份如愿跨进了南京理工大学的大门,武鑫以体育类武进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周秋颉、承嘉斌分别被南京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中央戏剧学院电视剧创作专业录取;近三年来有216人被国内著名艺体类院校或专业录取。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学生层次复杂多元是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课题;如果用同一的标准评价学生、要求学生,必然会使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育所要做的不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同一个维度,而是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他自己的人生追求。”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最大限度提供适切的教育让学生进行多样选择。宏观层面,省前中国际分校教育有两个方向,一是在国内高中学历教育,参加国内高考;二是国际高中学历教育,成绩合格颁发澳洲高中毕业证书并可以选择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中观层面,国内高中教育既有文化类课程,还有音乐、美术、体育、传媒等艺体类课程;国际高中教育既有中外合作办学国际高中SACE(AP/ACT)课程以及日语课程,还开设意大利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意愿以及文化基础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微观层面,学校重视个别化辅导,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选择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构建学习共同体。
“我喜欢英语,将来大学也想报考和语言相关的专业”,“我的孩子大学准备出国留学,需要在英语方面加强一些”,“我是外地学生的家长,想报考你们学校省招班”……中考报名临近,学校每天接到各地初三学生及家长来电咨询,越来越“热”的电话线关联的是群众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更是全体教职员工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的回报。
“传统文化社”举行“粽情端午”包粽子比赛
让孩子了解和发现自己,做出适合自己个性化的选择,这是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所在。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最适切的教育,从而在受教育过程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让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是省前中国际分校对教育价值的不懈追求。(周艳霞 赵庆杰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