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5日讯 “环境肯定比棚子好多了,就是桌子大了些。”昨天上午,在常州经济开发区戚墅堰街道工房北区71幢旁“邻里小屋”打牌的陈先生笑着说。
图①
陈先生说的“棚子”,是小区居民自发用木棍、砖头、三夹板、油毡等搭起来的简易棚(图①),在工房北区存在了近10年,因为缺少老年人活动场所,这种棚子陆续出现,成为城市市容中一道另类风景线。多年来,市、区、街道三级城管部门曾多次动员,试图拆除,却一直没能解决这一市容“顽疾”。
图②
如今,用环保耐火夹芯板建造的“邻里小屋”整洁美观(图②),已经取代了4处简易棚。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工房北区71幢、74幢、35-2幢附近,发现了3座“邻里小屋”,其中1座小屋里已经围了一桌人在打牌。小屋的建筑材料都是夹芯板,配有铝合金窗、防盗门。打牌的小屋里有两张配套的户外桌椅,但因为太大,不方便打牌,老人们还是搬来了一张小方桌。陈先生等人说,以前他们都是在棚子里玩牌,冬天冷夏天热,一到下大雨就没法玩。“我们上了年纪的,喜欢白天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以前没地方,我们自己动手造。”陈先生等人说,现在,街道建了“邻里小屋”,无论刮风下雨,老伙计们都能在一起了。
戚墅堰街道站北社区、花苑社区、花溪社区老龄化严重,可小区建造年代早,并未考虑老年活动配套用房,老年人活动缺乏场地一直是困扰社区工作的难题。有的居民就地取材,把家里的破沙发、破椅子拿出来,放在绿化带、人行道上,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聊天点;有的居民用砖头堆出“凳子”、用长板架起“桌子”,就成了“邻里中心”;追求点档次的老年人,像老陈他们,用木棍、三夹板、油毡搭出简易棚成为“棋牌室”。这些民间“老人活动中心”不仅有损市容,更潜藏安全、消防等隐患,这样的乱象长期困扰社区管理者,但因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延续至今。
在“三大一实干”活动中,汇集到戚墅堰街道的问题中,有不少是关于缺乏老年人活动室的。街道领导召集相关人员仔细研究,很快拿出对策——尊重现实、尊重需求,用统一的“邻里小屋”原地取代民间“老人活动中心”。戚墅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永清告诉记者,“邻里小屋”作为临时建筑,选用防火材料搭建,在老年活动中心建成前过渡期使用。每间“邻里小屋”中都配套有桌椅、门窗,同时会有“公约”上墙,禁止从事封建迷信、赌博等违法活动、提倡爱护公物、保持环境卫生等等。“小屋属于社区,使用者为居民。”杨永清说,“邻里小屋”的管理者是居民推选出来的,负责小屋的日常管理。
“使用者是居民,我们也会根据居民的意见来不断调整。”杨永清说,一些居民反映小屋采光问题,下一步,他们会让施工人员在屋顶开一扇天窗,增加采光。
童华岗 13813585755 李甜 金龙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