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3日讯 说到无人机,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航拍,不过在常州无人机又有了新用途。5月17日上午,在常州220千伏高新-湖滨线路工程施工现场,一架无人机牵拽着线路的导引绳和牵引绳,顺利完成了当天输电线路的展放工作。
供电无人机放线-94
据了解,220千伏高新-湖滨线路工程新建及改造线路总长度6.055公里,是配套新建220千伏湖滨变电站建设的线路,主要为武进高新区及周边前黄、寨桥等企业、居民用户提供电力保障。新建线路中,有约2公里长的线路需要跨越淹城路、武进大道等繁华路段以及多处绿化带。
“每当线路施工需要跨越高速高铁、大面积绿化或者关键道路的时候,通道内的清障工作就比较繁琐。有的时候需要交通部门配合帮忙道路暂停通行,给市民带来较多不便。或者需要大面积清理树木,对环境造成影响。”项目负责人常州供电公司润源电建公司周章平介绍,此次采用无人机来展放线路,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分别到杆塔上安装滑轮,无人机也做好了调试工作。随着六旋翼无人机缓缓上天,系在上面的3毫米导引绳随之越过一个个近60米高的基塔,并在固定位置落下,再由塔顶的工人将其卡至滑轮上。工程所用的钢芯铝绞线线路截面积400平方毫米,每千米约1.35吨重。由于无人机载重能力为10千克,因此,线路的展放工作并非直接由无人机牵引导线,而是通过牵引直径为3毫米的导引绳卡上滑轮后,借力滑轮以“手拉手”方式逐段牵引8毫米、13毫米的牵引绳,最终牵引绳将电力线路拉至杆塔就位,完成线路的施放。
常州供电公司润源电建副总经理朱卫星介绍说:“无人机小型又轻便,大大降低了电力线路铺设工程作业时的经济成本,相对于人力作业而言,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3~5倍。同时,对于有效保护林木、破解生态环境和架线施工的矛盾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我们将更为广泛地采用这类绿色、科技手段,助力常州地区的电网建设。”
(奚青兰 王大可 汤怡晨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