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竹箦90后退伍军人回乡创业 苦干4年产值破2000万
2017-05-22 15: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22日讯 高高的个子,结实的身板,憨厚的笑容……在溧阳市竹箦镇前马工业集中区内的一处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准备材料参加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的陈奕翰。别看他只是个90后,经过四年的艰苦创业,他现在已经成长为溧阳双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当家人。

  

  回家乡,大胆创业

  陈奕翰说话利落,抬腿迈步身体端正,举手投足间不带丝毫拖沓之气。他说,这与自己的部队情缘有关。2008年至2013年,陈奕翰在61906部队服役,部队期间,他曾荣获2009年度嘉奖、2010年优秀士兵。

  从部队退伍回乡后,陈奕翰进入其父亲经营的溧阳万盛铸造有限公司,他深刻感觉到家乡铸造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当时,整个竹箦镇拥有16条具有国际一流技术装备的铸造生产线,在整个国内铸造行业都是屈指可数,企业差异化的发展理念,确保了每个企业的稳步发展。但经过缜密细致的市场调研,陈奕翰发现,镇区铸造企业的成品交付能力较弱,精加工能力有待提升,无法满足国内外客户日益精准的公差要求,陈奕翰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办一家精加工机械制造公司。陈奕翰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作为老一辈的机械制造人,他深知传统制作工艺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2013年中下旬,在父亲的支持和自身的融资下,陈奕翰投入900万元,引进了十余台Mazak机床及Mazak加工中心,创办了溧阳市双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引进来,开拓市场

  万事开头难,陈奕翰的起步算是幸运的,“这都得感谢我们的一个老客户。”据陈奕翰介绍,从2008年开始万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直为日本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供应毛胚,稳定的质量得到客户的认可。2013年底,他尝试着向洋马推介双盛,介绍引进的新设备和技术,得益于之前良好的合作,洋马决定将一批技术要求不高的农机小部件交给他加工。从无到有,陈奕翰的第一单来的突然,但也很自然。虽然只是很简单的技术加工,但陈奕翰并不马虎,每个环节都亲自把关,因为他明白这是客户对他极大的信任,必须力争把最好的产品交给客户。

  把小事当成大事做,陈奕翰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客户要求完成了产品的加工,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精确度,都得到了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的高度认可。“像这些国际集团公司,他们都有一套庞大的采购供应体系,其他公司在系统名单里看到我们就主动联系过来了。”陈奕翰告诉记者,洋马的认可为双盛带来了很多客户,双盛的精加工之路就此打开。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双盛目前已为德国克诺尔集团,采埃孚集团,洋马集团提供成品加工件的匹配和供货。其中为克诺尔集团加工的制动器成品,安装在国内外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铁路上飞驰。为采埃孚集团加工的双质量飞轮,离合器压盘等产品,在大众,福特,通用等品牌汽车上驰骋。2015年,双盛实现产值750万元,利税180万元,解决劳动力50名,2016年,双盛产值已达2090万元。

  走出去,对标找差

  眼下,陈奕翰正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参加下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铸造博览会。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双盛成立以来,陈奕翰已参加了2017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2016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2015年上海国际工业零部件展览会等国内外展会,他的理解是:只有走出去,对标找差,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加展会也为陈奕翰带来了不少商机,2015年上海国际工业零部件展览会上,以色列、德国、美国几家企业便注意到双盛,当场达成了合作意向,后期也成为合作伙伴;2016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德国农用机械JKN与双盛达成合作意向,并成为合作伙伴。“参加展会,重在学习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能拓展自身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陈奕翰告诉记者,参加展他最深的体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差距,接下来,他决定学习国外企业的管理办法,注重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让企业文化引领企业不断发展。

  由于业务量的激增,目前陈奕翰正投资建设新厂房,总投资1.2亿元,占地40亩,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智能化、机器人占主导的精加工车间。(张旭)

标签:陈奕翰;竹箦;双盛;企业;90;加工;客户;退伍军人;参加;铸造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