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私教成时尚
“授课者”成“售课者” 市场亟待规范监管
中国江苏网5月19日讯 “每逢佳节胖三斤”、“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每年这个时节,这些朗朗上口的改编句就会出现在微信朋友圈。随着人们对健康身体与完美体态的不断追求,加之平板支撑、“马甲线”、“A4腰”等健身热词占据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榜,办一张健身卡、请一名私人教练,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新潮流。然而记者日前调查发现,看似蒸蒸日上的私教行业,背后却乱象丛生。
现象:花钱塑形,私教成消费时尚
“马甲线”、“人鱼线”……不同于过去简单地希望通过运动瘦身,如今人们对健身的期许也在不断提升。
一周两到三个晚上,白领王静都会准时来到天宁区一家健身美容会所上私教课。热身、深蹲、侧支撑、仰卧卷腹……在教练的指导下,她做了50分钟的腹部、腿部、背部强化训练后,紧接着是30分钟有氧训练。
王静身高1.64米,体重是比较标准的51公斤,一年前开始上私教课,她健身的目标是强身健体的同时练出马甲线。“之前,因为长年累月地伏案工作,颈椎、腰椎经常酸痛,出现亚健康状态。”在私教的帮助下,她开始执行健身计划。
“光靠自己瞎练很难有成果,在训练中,需要系统地规划并添加适当的无氧运动,私教可全程陪同,随时纠正错误动作,保障训练效果。”王静告诉记者,她的训练效果不错,原本微凸的小腹慢慢紧致起来,身体线条也更加柔美。她坦言,一年的私教费用虽然是不小的开销,但是把钱投资在健身上,是为今后生活和工作打基础。
记者通过电商平台查询发现,市内提供健身服务的俱乐部、会所、工作室超过100家,提供私人教练服务的套餐课程价格在1500元至10000元不等,一节课的平均价格在200元至500元不等。
“如今私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州顶级私人教练的月收入可达两万元。” 市区一位健身房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随着私人教练这一行业的红火,他们的薪资待遇也随之水涨船高,教练的收入与几年前相比已经翻番。
调查:恶性竞争,“授课者”成“售课者”
记者调查发现,健身房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会员卡和私教课,作为“卖课主力”,私教的业绩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收入,不少私教因此“变身”销售。
鞠飞(化名)在新北区一家健身中心做私教,从业至今已有3年,说起如今的私教行业,他用“鱼龙混杂”来定义。在他看来,私教已不单是把健身学员教好,更多的是给店里一个漂亮的业绩单,当然业绩单也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收入。“一边努力卖课,一边应付上课已成为大多数私教的日常。”鞠飞说,私教推销业绩越高,课时费也就越高,为了保证收入,大部分精力都得放在销售私教课上,甚至连自己的锻炼时间都很难保证。
“健身房的盈利主要靠健身教练销售的私教课程收入,也就是二次销售。” 鞠飞坦言,对于健身房来说,拉会员、办卡并不是其主要的盈利点,会员多了只是拉拢人气,目的还是为了将这些顾客变成学员。“客户谈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来交钱?”这是他最头疼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自嘲道:“如今的健身行业身材棒、口才好、颜值高的私教往往比有真本事的教练更吃香。”
鞠飞告诉记者,其实,大部分的健身中心老板并不看重私教的专业能力,倒是更加注重销售业绩,谁能为健身房创造利润,谁就是好的私教。这样的评判标准,让健身房私教首先成为“售课者”,其次才是“授课者”,很多拥有正规资质的私教迫于压力不得不选择离开。
呼吁:良莠不齐,市场亟待规范
健身市场火爆,私教良莠不齐却是隐患。《中国健身教练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入职1至3年的“新人”中,52%的人为体育院校学生,其余48%无专业背景,有些从业人员在做私教前甚至从未接触过健身行业。
据了解,健身行业常见的证书有两类:一是“国职证”,即由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与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培训考核后颁发的《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二是民间机构资质证书,如《NCSA-CPT美国体能协会注册私人教练证》等。
据鞠飞透露,在健身行业,大部分私教都会标榜自己持有的是国家级职业教练资格中高级证书。其实要获得这些证书并非难事,只要年满16周岁、初中以上学历,不论有无基础,都可参加培训。而健身房通常也会对私教进行考前培训,拎出考试重点,如果效率够高,10天左右就能够持证上岗。
鞠飞还告诉记者,由于从业门槛不高,市场上学员变身私教的现象也常有发生。他曾有一位学员,在跟随他锻炼一段时间后,自认为掌握了培训流程,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投身到另一家健身中心做起了私教,和他成了同行。
“健身市场的鱼龙混杂,是由于行业不规范、监管不完善所致,我也是受害者之一。”健身爱好者张侃向记者诉说自己的遭遇,由于私教素质良莠不齐,健身效果不达预期,他前段时间与私教产生矛盾,要求换课退费,但健身中心经理拒不处理,事件已经拖延了两周还未得到解决。此外,私教行业流动性大也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家住勤业的张先生说,一年中他“被动”换了三任私教,决定上完已购买的课程就不再续订了。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不少健身中心展示在墙壁上的教练头衔五花八门,但是健身行业对私教上岗资质并没有统一标准,私教从业门槛也完全由各家健身机构自己把控。一些开在写字楼甚至自己家中的私教工作室,其合法性、安全性乃至如何监管,更是令人担忧。
人们期待在私教的帮助下,更安全、更科学地健身锻炼,然而不规范的私教市场却有可能让锻炼事倍功半。业内人士呼吁,要规范健身市场,不仅应对健身中心和私教的资质提出严格要求,也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管理制度,规范私教队伍,推动健身市场健康发展。(龚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