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了85后编剧祝明的故事后,不少读者对影视编剧这一行业产生好奇,我市编剧圈内人士称,这个行业鱼龙混杂——
会写写文章就自称编剧的人有很多
中国江苏网4月7日讯 昨天,常州晚报报道了85后编剧祝明的故事。不少读者对生产影视内容的编剧行业很好奇,甚至有读者表示也想做编剧。
编剧行业怎么样,成为编剧需要哪些条件……针对这些问题,常州晚报不仅采访了祝明本人,还采访了常州本土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他们认为,当下市场上,编剧队伍鱼龙混杂,数量并不少,但专业编剧缺口很大,想成为专业编剧并不容易。
市场:不少传媒公司在招聘编剧
“招人啊,我们一直在招人,但人数不会太多。”接到常州晚报记者打来的电话,祝明表示她最头痛的就是专业编剧招聘和培训工作。据她介绍,自从2015年开始,全国找她合作的剧组越来越多,因为精力有限,不得已推掉不少剧本的合作。所以,招聘编剧的工作基本上没有停止过。
除了祝明,和影视制作业务有关的传媒公司也一直在招编剧。在一些招聘类网站上,常州晚报记者发现我市招聘编剧的传媒公司其实不少。这些公司对编剧岗位的要求大都为“能够独立完成影视剧本的创作和编撰”,月薪大都集中在三四千元,高一些的有五六千元。
常州晚报记者联系到一位传媒公司负责人,据他介绍,他们招聘编剧已经有半年时间了,但一直没有招到。
混乱:会码字就自称编剧的人很多
“我们也一直在招编剧,但也是招不到。”张战斗是江苏博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据他介绍,在常州市场上,编剧的数量并不少,但真正专业的不多。“我参加活动,经常会碰到一些自称编剧的人。但仔细聊下来,大都没有像样的作品。”张战斗说,现在编剧市场上“鱼龙混杂”,会码字、会写写稿子就自称编剧的人非常多。
去年,张战斗团队拍摄了一部院线电影和三部网络大电影,经历这些拍摄后,他坦言:“不止常州,国内市场上,专业编剧缺口很大。”他说,找来找去,市场上就那些专业的编剧,圈内人都知道。今年,他们还会拍摄几部影视剧,他说这次编剧打算邀请更加成熟一些的知名编剧。“虽然在当下影视产品生产中剧本的费用所占比例较小,演员比例占大头。但我仍认为剧本是影视作品的生命,没有好编剧、好题材,就没有好的电视剧。尤其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原因:编剧的成才周期长
张军是我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的理事,他十几年前就注意到市场上专业编剧缺口呈上涨趋势。据他的观察,专业编剧之所以显得越来越缺,除了当下影视制作的日益发展,还和编剧的成才周期、工作性质有很大关系。
“全国不用说了,光是常州,拍摄的影视剧逐年增多。尤其是民间的微电影,因为拍摄简单,微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张军说,微电影的繁荣造开始让编剧的数量多起来。“他们大都没经过专业的、规范的训练,以为只要能写故事,就可以做编剧了。其实,不是这样。”
张军认为,编剧和其他很多工种不同,前者成长需要的周期比较长。“好编剧不仅需要知识上的积累,还需要经过生活上的沉淀,阅历上的丰富。”
和祝明的观点一样,张军也认为编剧的挑战性很大。“它不仅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张军早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学的编剧专业,他们班上当时有近30人,但真正像他这样从事编剧的人只有五六位。“前几年,一位同学觉得编剧太费脑、费力,身体吃不消,加上钱难要,干脆转行了。”
建议:想干这一行,首先要加强专业训练
“从事编剧职业应该经过相关专业院校、专业课程的系统性技术训练。”张军认为,让专业编剧的数量多起来,首先要有培养编剧人才的基础,增强编剧人才的专业技能。
做了专业编剧之后,再加上自己的业务越来越多,祝明早在2015年就意识到了对编剧进行专业化培养。据她介绍,新的编剧被招进来后,她先要把他们带到剧组,熟悉影视产业的流程和分工。祝明说,之所以这样做,是自己的经验所得。“我是电影理论出身,有些影视方面的基础。但是,如果我一开始不做制片人助理,不跟着制片人做项目、跟剧组、做场记、做统筹,不知道影视剧的流程,我肯定写不好剧本。”
除此之外,祝明对招进来的编剧进行系统训练,直至能独立写剧本。“你可能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写手,但没有职业训练,仍是业余和专业难以逾越的鸿沟。”她希望在常州多培养一些编剧人才,用匠人精心打造更多精品影视作品。
吕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