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记忆,老太菜场结下一段母子缘
假儿真情,外来打工者尽心照顾老人
中国江苏网4月6日讯 “小邵,你老娘又来看你啦?”
“嗯”,年轻人回答了邻摊摊主的打趣,接着“埋怨”起老人,“您看这个雨还下着呢,您怎么还来啊?下雨天路滑,万一摔着了……”老太太也不理会年轻人的抱怨,径直将一把伞递向他,随后又拿出一个理发推子放在摊子上。
在红梅菜场,这样温馨的一幕近一年多来经常发生。年过花甲的老母亲,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时间便会来摊前,跟儿子唠嗑,有时候一坐就是大半天,有时候一天得来3趟。这场景就像是幼时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妈妈怕孩子不习惯,总是要在旁边看着才放心一般。
儿子也从不嫌烦,边顾着生意,边照看老人,什么都顺着老人的心意。老人送来早饭,自己就大口大口地吃;老人送来锅盖、书本、拖线板等小东西,自己就爽快地收下;老人跟自己唠嗑,自己就耐心听着……直到,有一次老人送来了一沓钱,邵松一数竟然有12400元,这么大的数额,一下子把邵松给惊着了,立马找社区工作人员送还。
原来,这对在所有人看来是“你伴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模范慈孝母子,竟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这个年轻人叫邵松,今年36岁,16年从安徽来常州谋生,多年的打拼让邵松对这座大爱之城有了归属感。这个老人则是北环社区一名独居老人,儿子常年在上海工作,患有老年痴呆。
从2016年1月开始,老人无意间在菜场看到了邵松,一下子便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儿子,连续半个月天天来摊位,今天送杂七杂八的日常用品,明天拿来小玩具,“我让她不要送,她说我是她儿子。”看着这位和自己母亲超不多年纪的老人,邵松的心理泛起了涟漪,心想着:既然把我当做了儿子,我就当儿子吧。于是,一段没有血缘的母子情,就此启幕。
时间,就像是脑海中的橡皮擦,擦去了岁月的痕迹,留下了最深的记忆。老人患了阿兹海默症,发病的时候忘了一切,却从未忘记爱,从未忘记孩子。
对这个陌生的老人和这份意外的深情,邵松同样回报了爱、陪伴和尊重,以最大的耐心照顾“母亲”,以儿子的身份守护这个孤独的老人。
有些书翻到最后一页,曲折情节竟感人如斯;
有些画到最后一笔,菜知道暗光影竟是为成就暖人风景;
无论是邵松还是老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对这个世界充满爱意,也正因此,我们才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陈征 汪磊 曹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