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话节场之现状篇
曾经,在常州东门一带,仅三月十八一天,就有大小节场48个。如今,常武地区还保留的节场已不到30个了——
这些年,有形的节场正在慢慢离我们远去
编者的话
中国江苏网4月5日讯 每年农历的二、三月份,在农村,都有走节场的习俗。在常州,阳春三月是节场最集中的时段。据民俗专家介绍,早年间,仅仅在常州东门一带,在农历的三月十八这一天,就有大小48个节场同时登场。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许多乡镇的节场已经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对于城里人来讲,要赶一个节场,要走更多的路;对于一些近郊的人来讲,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节场“主场”。不过,尽管有形的节场正在逐渐式微,但在许多人心目中,节场已经成为一种深深的记忆。
又到阳春三月,常州晚报记者为您说说节场,今天,推出现状篇。
昨天,农历三月初八,经开区横山桥镇芳茂村委谢家村谢国华家作节。正赶上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吃昼饭。谢家的老人说,这个自己的节日,大家都十分看重,过得甚至比春节都热闹。事实上,在农村,在一些老人心目中,节场,比任何一个节都重要。
在农村,坚持作节的人其实也在减少
照理说来,谢家村作节的正日是农历三月十一,节镇是新安镇。如今,新安镇已经跟横山桥镇合并,新安成了一个村委。
据当地的老人讲,在以前,谢家村作两个节,一个就是农历三月十一的新安正节,一个是农历八月初一的横山桥正节。后来新安被合并后,村里一半人家作三月十一正节,一半人家作八月初一正节。
但后来新安集镇节场被取消,在三月十一作节的人家越来越少,村里都改成八月初一作节。
昨天才三月初九,离三月十一还差两天。谢国华说,三月十一那天是礼拜四,大家都要上班。而三月初九正好清明放假,人比较齐。
记者看到,谢国华家昨天各路亲朋老老少少,一共坐了6桌,为此还专门请了一个乡村厨师来烧菜。
为什么谢国华家依然坚持三月十一作节?谢国华告诉记者,一是这个节在村里老辈人心里比较传统,毕竟这个节一代一代传了好多年,从心理上相对认可。另一个原因是,谢国华的妻姐家在横山桥镇陆巷村,是八月初一正节。
“如果我家也改成八月初一,两家就要撞节了。”谢国华说。在很多农村地区,亲戚朋友之间住的都不远,比如大家都住在同一个乡镇,那么很容易撞节。有的亲戚间大家商量,如果大家都作同一个节,那么就轮流作节。有的亲戚间比较客气,那么住得相对偏远的人家就作一个临近镇的节。这样,大家相互走动的机会也多。“其实,现在大家经济条件好了,请亲戚朋友吃顿饭,也不是难事,关键是给大家一个走动的理由。”谢国华说。
跟平时走动相比,如果是作节那天,主家会比较隆重。“一个星期前,我订好了日子,就给亲戚们挨个打电话确认。前一天下午,请厨子开了菜单,赶去菜场买好了菜。”
谢国华告诉记者,他家作节中午吃面。面是清汤面,面菜是8个,5荤4素。在以前,吃过面后,亲戚朋友们都会去新安集镇赶节场,而如今节场取消了。亲戚朋友就改成打牌。到了晚上才是正席。席上要摆酒、摆烟,要上大菜。
不过,谢国华还说,现在作节的人家正在减少,过去是家家户户要请客,现在只怕连一半人家都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