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6日讯 近年来,超前消费、分期付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只是,与不同的商家办理分期付款,产生的费用大相径庭。日前,消费者郑先生在前黄一家手机店购买了一款原价2400元的手机,还款总额高达3984元。
案例:买手机贷款2000元,实际还3984元
日前,郑先生在购买手机时,店内的金融公司工作人员推介他办理分期购买手机活动,首付400元,剩下的2000元分24期还款。郑先生在听取工作人员的讲解后,直接签字同意。6个月后,郑先生查看账单发现,前6期每期还款181元,剩下的18期每期还款161元,24期还款总金额达3984元,高出实际的2000元,让他始料未及,于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分期金额过高不合理。
消协工作人员通过调查了解,郑先生所签字合同中分期利率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么高的费用?消协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因为费用不仅包含了分期利息,还包含了手续费和各种服务费。由于该合同内容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郑先生是在不知情或被迫的情况下签署的,所以无法撤销合同。
郑先生表示,如果无法解决就不还款。该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郑先生可以提前还款就不会产生剩下的利息、手续费和各种服务费。最后经协调,郑先生同意提前还款,在金融公司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郑先生将剩余的手机费用提前还清。
现状:分期付款买手机,易掉进三个陷阱
消协工作人员表示,分期购买手机容易掉进的三个陷阱。
费率约定不明。一些手机商家以“零利息,零首付”吸引消费者做手机分期,但实际还款金额远远超过手机价格,如果中途要解约又会产生高昂的违约金,很多分期平台都不能直观地反应其产品分期费率,往往只宣传分期产品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等好处,却弱化其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的分期成本。
贷款风险。很多分期平台自身资金有限,需要在第三方金融机构贷款,这里就隐藏了贷款风险,并在借贷合同中加重消费者义务和责任,设定很高的违约金、逾期利息等,却不作特别的解释和说明,消费者往往被诱导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隐形担保的风险,这里所说的担保,是隐形的担保,通常就是消费者申请过程中提供的家庭住址、父母电话联系方式等信息,实际上就是隐性担保,如不能按期还款,某些平台就会采取恐吓、骚扰等方式暴力催收。
警示:拒绝还款,有可能影响信用记录
“如果消费者要办理分期付款,一定要注意相关事项。”消协工作人员说,尽量选择银行办理分期付款,费用都是透明可查询的;仔细阅读分期合同,详细了解分期的具体费用明细,明确分期费率为多少,每月需还款多少,最终需还款多少,以及还款方式;如果逾期未还款,逾期利息是多少,提前还款或提前终止协议,是否会产生高额的违约金;保存好消费凭证和分期付款的合同,如果产生消费纠纷及时向消协反映;在合同签订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如果产生纠纷,消费者若拒绝还款,不但会产生预期利息,还会影响自己的信用记录。 戴湖江 杨浩鹏 万小珍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