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既反映了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要求,也内含丰厚的哲学意蕴。协调发展,既是解开新发展理念思想内核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党认识发展问题和把握发展观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协调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杨明伟(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研究员)
何谓理想的政商关系?政治家、官员和企业家,在各自的扩展秩序里,根据法律和规则行事,各司其职。他们是基于扩展的政治秩序、理性化官僚秩序和市场秩序的关系。这是理想状态的政商关系,同时也是法治和市场经济时代的政商关系。
——《政商关系应走向“公共化”》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党建的着重点是制度建党,关键点则是思想建党。只有思想入党,“不忘初心”,达到“不想腐、不愿腐”的境界,制度的笼子与公权之间才能消弭对立状态,超越“不敢腐、不能腐”的底线,实现自觉性统一,制度建党才能落到实处,不打折扣。思想建党的要求是什么?是对党的宗旨、目标、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对共产主义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蓝图的体认与操守。这个道理看似很简单,但要在现实中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达到这一点,却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都在探索的课题。
——《思想“说得透”必须理论“讲得通”》龚培河(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改革开放早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全党、全国人民揭示了发展视野、指明了时代方向。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们正在豪迈而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的样板,GDP总量先后超越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把一个什么形象的中国带向世界,在国际社会应当尽到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如何向世界进一步说明中国等一系列问题都汇聚成了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中国如何在走向未来中走向世界?
——《在走向未来中 走向世界》黄正平(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政声
紧紧围绕省委“两聚一高”要求在常州的落地见效,从3月份起,常州在全市开展“大讨论、大走访、大转变、实干为民”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开展大讨论活动明优势、找短板、思举措;开展“四访四求”(走访企业求创新良方,走访群众求富民良法,走访干部求工作良计,走访名士求发展良策)大走访活动摸实情、寻实策、办实事;开展大转变活动,进一步转作风、增干劲、促落实。三大活动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就是要一石激起千层浪,画出“强富美高”新常州的同心圆,进一步掀起实干为民的热潮,唤醒常州人血液中“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基因,全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
——《实干为民,种好一棵“幸福树”》费高云(常州市委书记)
1945年,民主党派人士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窑洞对”,并被后人称为经典之谈。
——《监督也是一种防错纠错》史 见
省委号召全省上下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在“聚力创新”“聚焦富民”这两个方面求大突破、见大成效。对此,各基层组织要把增强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创新胆魄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从陈旧观念、思维定势和路径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发展、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创新的措施推动工作。要面向全体党员干部抓好培训工作,引导和督促他们关注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创新的水平和能力。要在本单位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生态,最大限度地激励和支持党员干部的改革创新。
——《让不作为者混不好日子》卢春庭(省级机关工委《工作与学习》执行主编)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坚持“绿色发展”,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是对民族未来的担当。如何在推进新一轮跨越中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洪泽?这个问题,实则是要求洪泽不折不扣地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是规律更是担当》朱亚文(淮安市洪泽区委书记)
智库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聚力创新的发展思路。聚力创新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何把握聚力创新?需要明晰江苏创新驱动的目标,找准创新驱动的着力点,引领发展转型升级。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最新的前沿高科技产业产生在哪里?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融合。率先发动产业化创新的常常是进行科技创业的科技型小企业。
——《创新驱动需找准四个着力点》洪银兴(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长江产经研究院首席专家)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区经济功不可没。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一些传统工业区遇到了土地、资源、能源、动力和人才等条件的约束而呈相对下滑态势,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加强。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带来沉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传统的发展模式对工业区长期发展的制约逐步显现。
——《推动苏南工业集聚区生态转型》任克强 王辉龙(南京市社科院 南京市委党校)
智库是典型的资源依赖性组织,其经费主要来自拨款、捐助和有限营收,因此具有较强的外部依赖性。这就导致外部(例如政党和政府)对智库的信任极为重要,失去外部信任就意味着无法获得经费和其他支持。而定期提供内部评价报告是维持和强化外部信任的重要手段,也是回应外部问责的主要途径。另外,智库同样存在治理问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这也使得内部评价变得极为重要。内部评价的本质是对话和学习,而不应是评判,因此应采取谦逊态度,互相学习。
——《完善智库评价 “六要素联动”体系》李 刚(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
悦读
曾经有一段时间,“Made in China”成为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而如今,我们的制造业正在被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所取代,“中国制造”即将退出世界舞台。如何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国创造有着怎样的困难?中国准备好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了吗?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科技与创新管理教授乔治豪尔和GLORAD 国际研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斯冯泽德维茨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创新发展现状。那么,在他们眼中,中国创新“框架条件”究竟怎么样?
——《从制造到创造,中国跨入创新时代》
每年岁末,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布,都堪称一件盛事。即使不知道GDP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普通民众,也会关心一下它数值到底是多少。毕竟,GDP自提出以来,已经被不少人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但如今,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只有GDP一项,GDP说明不了所有的问题,甚至有时候还有可能掩盖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
——《GDP简史》提醒:不能唯GDP马首是瞻
孔子从37 岁回到鲁国,一直到50 岁,这中间有14年的时间,不惑之年的他就做了一件事情:教学生。《庄子渔父》曾经描述过这样动人的场景: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样的情景,是乱世中的潇洒与沉着,是那个黑暗世界里突然出现的光芒,这个光芒,就是孔子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弟子们。这段时间是他私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学生都围绕在他周围。他和学生一起讨论“道”,讨论“仁”,讨论“德”,讨论这些修齐治平的大问题,他就这么坐而论道。
——《孔子的快乐来自何处》鲍鹏山(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