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8日讯 莲叶田田、鸟鸣花香、红梅迎春、雨打芭蕉……国家一级美术师陈琪笔下的花鸟,常常跟大家印象中的传统水墨不一致。
2016年,他出版过一本《百荷图》,收入了各个时期的荷花作品170多幅。难得的是,每幅荷花形神各异、盎然生姿。看他的画,人们总会惊叹“这真不像用毛笔画出的!”他说,画画就要摸索出自己的语言,宁可失败,也不能平庸。
陈琪笔下的荷,大胆借鉴西洋画中色彩的调度及国外平面构成的理念。
他的画独树一帜,别人是描摹不出的
57岁的陈琪说话慢声细语,给人感觉温文尔雅。他的画却处处充满情感张力——将剪纸、版画、装饰画的元素融入画作,也大胆借鉴西洋画中色彩的调度及国外平面构成的理念,独树一帜。即使把名字遮住,观者也能一眼认出是他的作品。
“我的画,别人是描摹不出的。”陈琪对此很自信。尤其近两年来,他在探索水墨画装饰风格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彻底了。
就拿画荷来说吧,他爱荷花,连画室都起名为“痴荷堂”。他笔下的荷,不仅用色大胆,还将写意光影融入画面,装饰感、现代感十分突出。
陈琪说,张大千、潘天寿已经画到了极致,要想不去重复他们,唯有另辟蹊径。他无数次往返于荷园潜心观察,终于从水面倒影、波光点点中寻到变化。别人着重描摹荷叶,他却大笔写意,画面背景更是一反传统:以工笔铺陈荷塘的水波涟涟。这种新颖的表现,也是古代和近当代水墨画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