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7日常州讯(记者 赵家玮)致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体系趋于完善,质量高位发展,2016年来常州教育佳绩连连。2月6日,常州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局长丁伟明出席并介绍了一年来常州教育为民办实事的总体情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常州教育把增进公平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据悉,目前常州所有辖市区均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
丁伟明介绍,全市共有16.29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0.33 %,公办初中就读率为100%。十二五期间减免学费、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等总计96378.44万元,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残疾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全过程实行免费教育。此外,热点高中统招名额分配到初中校比例逐年增加,目前比例已经达到70%,并且全面取消高中择校生。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共组建教育集团37个,“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正在成为现实。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十二五以来,常州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0所,投资约135亿元,建筑校舍面积达25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彼此衔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
全市所有公办高职院校均达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水平优秀等级,普通高中均为省三星级以上高中,中职学校均为省三星级以上职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省优质学校就读率达90%,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在市级以上优质园就读率达95%。全市优秀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8%,义务教育阶段优秀教师校际轮岗交流比例达15%,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7.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9%。
提升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诉求。常州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科研为抓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常州实施各级各类研究课题867项,实施教育创新项目55项;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获奖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常州大学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项,在常高校获批省级重点学科10个。
2016年高考,常州本二以上达线率达80.56%,首次突破80%大关,一本达线率达26.31%,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考试升学率和职校生参加省、国家技能大赛成绩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中级工达标率分别达99%、98%以上,并且实现优质就业。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过去的五年是常州教育改革的五年、创新的五年。
丁伟明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有各类特色项目学校300多所,省市级基础教育课程建设项目115个,省市级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20个,基本形成“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个性化发展局面。
据了解,常州已经完成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任务,率先在全省、全国实施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建成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8所省现代化高水平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单位,目前已经形成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中职+高职(3+3)、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等多渠道共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框架。
全市100%中小学、幼儿园网络全覆盖,实现“班班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国家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5%,96所学校成为省、市级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常州
各高校以及常州高职园区围绕石墨烯、太阳能光伏、常州制造2025、机器人以及智能装备等产业,加快软、硬件建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得到加强,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5个,首批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5个,位居全省前列。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常州组建旅游管理、数控技术、轨道交通、汽车、电梯、艺术、护理、光伏等专业性职教集团10个,建成18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立项项目。
常州还率先成立全省首家教育服务中心,举办“常州公开课”65讲,参与听众10万人次;举办“优秀教师免费导学”,惠及学生6.9万多人次;“常老师在线”共邀请1342位老师上线,超过千万网民受益。“青果在线”学校学习资源总量超过53900个,向全市40万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终身教育融入生活,500余门课程送进社区,共实施面授课程22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