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百年辉煌 E心向党 | 李枫:中国高铁的一颗“齿轮”
2021-05-21 09:3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 激扬青春理想,展示党员风采!由江苏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江苏省委主办,各设区市委网信办和团委共同承办的“百年辉煌E心向党”主题采访正式启动,中央及省内数十家媒体记者深入江苏各地,走进现代化建设一线,聚焦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医疗卫生等不同领域涌现出的青年党员先进事迹,讲述他们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青春书写人生精彩、绽放最美芳华的奋斗故事。

“复兴号”列车

从平原丘陵到崇山峻岭,从东北雪原到南国热土,从河湖江海到戈壁岩滩,一路疾驰的高铁在祖国大地上画出滚滚铁流,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金名片”。这背后凝聚了无数高铁人的心血和奉献,李枫,就是其中一位。

李枫

李枫,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部长,这名年纪不大的“80后”,却已是中国轨道交通齿轮传动系统研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近20年的工作中,他和团队攻坚克难,推动国产高铁齿轮传动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继获得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中国齿轮行业科技领军人物和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2005年,大学毕业的李枫进入中车戚墅堰所。当时,“和谐号”动车组刚引进国内,关键的齿轮传动系统都由外国供货。齿轮传动系统是高铁列车的动力传动装置,通过齿间传递,源源不断地把动力传到轮对,驱使高铁风驰电掣前进。如果说发动机是高铁的“心脏”,齿轮传动统则是高铁的“双膝”,直接决定高铁能跑多快。掌握不了齿轮传动核心技术,中国高铁只能是“来料组装”,为外国人打工。

“当时我们也想过和国外进行技术合作,但已经有几十年技术积累的国外供货商不愿意,他们也不相信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技术上的突破。”高铁发展初期,这样屡屡碰壁的事情并不少见,来自国外供货商的轻视一次次重击着李枫和同事们。

自动化的车间一天可生产24套动车齿轮装置

2009年,中车戚墅堰所和日本东洋电机签订技术转让合同,然而对方只转让了制造技术。“说白了就是给你一张图纸,至于如何设计以及设计原理,一个字也不告诉你。”经过此事,李枫和团队既愤懑又憋屈,痛定思痛,下决心研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齿轮传动系统。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从南到北温差接近80℃,如何让齿轮传动系统适应温差又实现速度提升,成为摆在李枫和同事面前的难题。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李枫和同事一头扎进实验室,画了无数设计图,研发出全工况模拟试验台,在海量的模拟实验中改进齿轮结构。

“复兴号”动车组的齿轮传动装置

经过6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斗,首款中国制造的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面世,并实现从时速160公里到350公里全速度等级、全部车型和全部高铁线路的覆盖,中国终于迎来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多年的付出与拼搏都有了回报。2017年,采用新型齿轮传动系统的“复兴号”开跑,望着驰骋的列车,李枫和同事们激动万分,重重地舒了一口气,自豪与骄傲无以言表。

累计交付逾40000套齿轮装置系统

“技术工作必须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你可以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最强,做到世界领先水平。”刚入所时,老前辈周平的一番话让李枫终身受益。十多年中,每当技术遭遇瓶颈,李枫总会回想起师傅的话。“我是共产党员,我就是不服输,别国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还要做得更好。”李枫说。亲身经历外国技术封锁的他,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有了比任何时候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现在,李枫带着团队围绕着高速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展开研发,这将是高铁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时光飞逝,当初的小伙子也成了前辈,望着年轻的科研人员,李枫心里寄托了许多期望:“年轻人要甘于做一颗高铁上看不到,默默无闻,却又无比重要的齿轮,拿好技术接力棒,产业报国,不负初心。”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喻婷 柏丽娟/图文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