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联合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和江苏省教育基金会承办,“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遴选推荐活动结果揭晓,50名(组)教师当选。他们默默耕耘在各自岗位,用实际行动弘扬教育家精神。即日起,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中国江苏网(新江苏传媒)、“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共同推出“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心声。
个人简历
张波,教授、高级技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国家级名师培养对象、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和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他先后在企业、教学和管理服务部门工作,创建国家级名师工作室“123工作法”,多次开创学校“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获奖先河;潜心探索、成功解决“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风挡系统”“第三代核电站核级阀门电动装置”等卡脖子关键技术,破除了国际垄断和技术封锁。联合攻关的“车窗框饰条精密注塑模具开发”产品占中国窗框条模具逾60%的市场。
创设国家级名师工作室“123工作法”,多次开创学校“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获奖先河;潜心探索、成功解决“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风挡系统”“第三代核电站核级阀门电动装置”等“卡脖子”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车窗框饰条精密注塑模具开发”产品占中国窗框条模具市场的60%以上……从教16年,张波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无论是人才培养、教育管理,还是关键技术攻关、服务行业企业,他都孜孜以求、全身心投入,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我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今后将一如既往在职业教育的征途中,坚持不懈、奋勇争先,努力成长为一名技术攻关排头兵、职业教育‘大先生’。”张波说。
潜心教书育人
“有事儿就找张书记”是常州机电学院师生最熟悉不过的一句话。张波在任何微信工作群中的自己名字后面都会加上手机号,方便别人及时联络他。2022级学生孙宇说:“张老师告诉我们,有任何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都可以找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就业问题困扰了很多学生,为此,张波积极投身“访企拓岗”工作,带动学院班子成员、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全员深度参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其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把走访用人单位作为深化供需对接的重要内容,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岗位;同时不断深入开展社会需求调查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不断拓宽就业新空间。
张波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他是学生眼中的“张导”,教师心目中的“张博”。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教师殷郡伟曾是张波指导的学生,“张老师不只是我的导师,他更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的方向,他经常说‘梦想不仅是用来实现的,更多的是去支撑灵魂’,这句话激励了我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坚定方向前进。”
作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负责人,张波致力于人才培养改革和课堂革命,创建张波国家级名师工作室“123工作法”,形成“‘名师引领、三级联动、评价助推’一套机制、‘教师教学能力和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两大工程、‘应用研究、师资培训、示范共享’三个共同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范式,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3项。相关经验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锐意科研创新
2017年8月,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一则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开展时速350公里的实车、实重和实速检验检测,经过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证和综合评估后,专家们一致认为,京沪高铁满足了速度350公里/小时的运营要求。
作为长期投身交通工程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的专家,张波领衔的“轨道交通车辆走行系统核心零部件关键铸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针对我国轨道交通多地域、大提速等迫切需求,深入开展铸造成型、智能制造等技术研发,成功突破了国际技术封锁,已应用于“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客运机车、城市轨道等领域,健全了我国轨道交通基础材料和制造技术体系。
除了在关键领域、前沿技术方面潜心研究外,在担任学校科研处负责人时,张波还牵头制订了《教科研业绩管理办法》,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破除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不融合的“孤岛”现象,实现教师分类考核,人尽其才。
作为全国等离子体先进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知名专家和“先进装备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创新团队负责人,张波牵头的团队还获批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发表SCI/EI收录和中文核心论文50余篇;注重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发明获省高价值专利;完成国家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加强自然科学研究,创造性将等离子体装备和技术应用于农业增产增收、材料改性、医疗器械等领域,理论成果受到国际关注。
服务行业企业
先生之“大”,大在学问。张波在研究和做学问上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学前沿,攻坚克难,瞄准行业企业“急愁难盼”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带领团队作出重大突破。“我们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应用研究成果。下一步,我们要让这些成果尽快走出实验室,落地生根,实现产业化。”张波说。
他带领团队联合攻关的“车窗框饰条精密注塑模具开发”产品占据了中国窗框条模具60%以上的市场,获得全国“精模奖”一等奖,广泛应用于上汽大众、路虎等品牌汽车;他攻克了“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风挡系统”“第三代核电站核级阀门电动装置”等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技术,破除了国际垄断和技术封锁,有效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给别人鼓掌,促学生人人出彩。”是张波的教育信条,也是他一辈子要做的事。“未来将继续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