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联合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和江苏省教育基金会承办,“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遴选推荐活动结果揭晓,50名(组)教师当选。他们默默耕耘在各自岗位,用实际行动弘扬教育家精神。即日起,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中国江苏网(新江苏传媒)、“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共同推出“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心声。
个人简介
马江权,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州大学化工专业和化工原理团队负责人,第五批“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他将学科创新竞赛融入专业教学,以项目化形式构建“课内研讨-课外练兵-校外竞赛”等层次多样的“专创融合”体系,实现理论、实验与大赛的融会贯通。他在三尺讲台耕耘了33个春秋,在坚持专业启蒙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方法的力量,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鼓励和激发,大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树立专业自觉和自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常州大学教授马江权常这样说。
潜心教学,扎根一线,坚持呈现完美课堂
1991年至今,马江权已在三尺讲台耕耘了33个春秋。他热爱教育事业,用仁爱之心、扎实学识培养莘莘学子。他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用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用真情、真心、真诚滋润学生的心田。
近年来,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化工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势不可挡,这一切对于化工人才培养提出迫切的变革需求。躬耕于三尺讲台,上好每一堂课是马江权持之以恒的追求,但他更想让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惠及更多学子,因此,编写教材和打造精品示范课程成为他的努力方向。他与时俱进,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先后主编出版教材9部,多部获江苏省精品重点教材。他编写的《化工原理实验》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化工原理学习指导》成为全国化工考研和化工竞赛的重要参考教材。
2023年,马江权负责的“传质与分离工程”课程再次入选国家一流课程,这是继2020年“流体流动与传热”“甲醇合成与分离精制3D仿真实习”等课程获得国家一流课程之后,获得的第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这不仅体现出马江权在化工教育领域的实力,而且对于提高全领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夯实基础,谋划发展,助推学院专业建设
石油石化是常州大学三大办学特色之一。作为常州大学化工专业和化工原理团队负责人,马江权时时刻刻将学院的专业建设放在心上。
马江权注重将科研成果和企业先进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校企协同,助推研制了100多套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实验装置,在国内率先实现化工实验的计算机集散控制。他将产业升级发展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精准对接,建设了一批现代企业情景式化工3D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打造了融合云服务、移动教学、大数据于一体的江苏省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共享平台。
在马江权和团队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常州大学化工专业快速发展,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2022年入选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3年通过第三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并成功入选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专业。
专创融合,赛学结合,培养卓越化工人才
“专创融合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课程设置上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刻变革的体现。”马江权如是说。作为常州大学化工专业的负责人,他率先实施了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双要求”,并向省内近10所高校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马江权率先垂范,他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化工实验大赛等学科创新竞赛融入专业教学,以项目化形式构建“课内研讨-课外练兵-校外竞赛”的“专创融合”体系,实现理论、实验与大赛的融会贯通,赛学结合,以赛促学。截至目前,他指导的学生在国家级学科和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近百项,十次获全国特等奖或金奖。2024年化工实验竞赛国赛特等奖获奖学生胡修琦说:“虽然马老师工作很忙,但是即便是一些例如软件使用技巧之类的小问题,他也会耐心地跟我们讲解,不厌其烦。在备赛的过程中,他不仅结合自己的经验辅导我们,还以过来人的身份鼓励我们,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情绪,让我们很敬佩也很感动。”
传承创新,教研并重,总结推广教改成果
马江权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主持完成了近十项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他还获得过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中,《提高石化工程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螺旋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面向“四化”转型的化工类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马江权在化工教育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多次应邀到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等单位做有关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助力兄弟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有效科研,崇尚创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众多的身份里,我最珍惜的还是老师这个身份。”30多年来,马江权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业。
马江权对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视。2023年,他指导的沈文静、史明豪2名同学获评常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史明豪、吴棉棉分别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多名同学共计发表SCI论文14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
马江权凭借其独到的学术洞察力和深厚的科研积淀,为科研新苗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科研的初始阶段,他帮助学生绘制出清晰的科研路线图,使每一步探索都充满意义。过程中,他紧跟科研前沿,将研究领域内的精髓与要义精心筛选并传授。在学生面对科研困难时,马江权及时回应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良策,让科研工作能顺利进行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马江权时刻关注着每位学生的成长与变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智慧,为学生拨开迷雾,点亮前行的灯塔。2023届毕业生吴棉棉始终记得,一位学生因健康问题需要外出就医。马江权得知后,第一时间给予了学生安慰与鼓励,为学生安排车辆,确保学生顺利就医。在他们心里,马老师不仅是学术导师,更是愿意倾听和分担的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