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眼下,江苏省淮安市农房改善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喜迁新居。
走进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夏楼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农家别墅,房前屋后绿树掩映,俨然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今年68岁的王正祥是当地最早一批入住夏楼社区的居民,住了一辈子农村老房子的他,充分享受到现代化农村社区带来的便利。“做梦都没想到,我快70岁了,还能住上小别墅。这里环境非常好,现在儿子每星期都带着孙子回来,孙子来了就不想走。”王正祥笑着说。
农房改善让住了一辈子土瓦房的老人住进了满意的新居,更为年轻人提供了回乡创业的机会。为了照顾家中老小,原本在外地工作的叶路今年7月回到家乡盱眙创业,搬进了盱眙县黄花塘镇的农房改善安置小区——桃源小镇,并就近开了一家龙虾调料店。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店铺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不到4个月,销售额就已经突破400万元。叶路坦言,现在家乡的各方面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物流体系也越来越健全,招聘用人也更加容易了。“真的没想到变化那么大,现在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都好太多了。”叶路说。
随着一个个农房改善项目的投入使用,淮安广袤农村正旧貌换新颜,群众纷纷搬入新居,过上了现代化城镇生活。在农房改善工作中,淮安按照“鼓励进城、引导入镇、尊重留村”的原则,深入挖掘乡土民俗文化,充分展示江淮水乡民居特色,合理规划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1至2个特色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三特”产业,让农民群众既住进好房子,又鼓起“钱袋子”。
2020年底,淮安市将完成全年97个农房改善项目竣工的目标任务,2.3万户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王祖曈 方祥军 狄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