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智能制造产业园:科技创新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2020-04-16 09: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图片1_副本.png

南京智能制造产业园成立于2016年7月,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现有企业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44家,规上企业121家。自成立以来,园区牢牢把握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智能制造行业在整个江北新区产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承载区。

图片2_副本.png

特色产业激发智能制造活力

2019年以来,园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迎难而上,围绕“两城一中心”建设,着力谱写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瑰丽画卷,为新区经济运行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导产业加码跑出智能制造新速度。园区围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特色主导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形成特色产业标杆。新能源汽车方面,园区依托中车、南汽等龙头企业,紧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建设等契机,推进智库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大交通产业链生态。园区依托上汽集团江北新区基地的汽车制造企业及其配套厂商,形成完整的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和服务保障的完整产业链,打造成为全省新能源乘用车产业的重要板块。轨道交通产业方面,园区现有轨道交通产业10余家,涉及整车制造、大部件制造、零配件制造、轨道交通服务等全产业链,产业集聚度较高,抓住国内铁路系统更新换代、各大城市地铁建设力度加大以及国外订单等机遇,2019年轨道交通产业同比增幅超100%,轨道交通整车制造规模居全省前列。

 

新兴产业发力厚植工业发展新动能。园区培育大健康、高端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服务器装备、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力量成为示范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打造产业新优势。2019年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约200余家,涵盖医药研发、生物制药、诊断试剂、基因检测、医疗器械、医药销售、健康服务等全部环节,园区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产值年年保持年均高速增长,目前大健康关联产业产值同比增幅超100%,已初步形成体系完备大健康产业集群。

数字产业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园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借助“新基建”春风加码,助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联合华为、中车数字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华为云中心、中车数字园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打造智能制造生态链为目标,面向智能化生产、全产业链深度互联等方向,加快技术产品研发与业务创新,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积累和突破核心技术,打造出一个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新生态。2019年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以中车数字、金恒信息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超100%,并获得多项省级以上表彰。

鲲鹏产业构建完善生态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园围绕鲲鹏生态产业化,围绕鲲鹏+气象、鲲鹏+钢铁、鲲鹏+轨道交通、鲲鹏+智慧交通、鲲鹏+高端智能装备等方面,积极促进华为与金恒信息(钢铁)、中车数字(轨道交通)、基蛋生物(大健康)、南汽(高端智能装备)、华录易云(智慧交通)、信大研究院(气象)等园区企业的深度合作,目前已率先在气象、钢铁领域启动江苏鲲鹏生态产业基地首批鲲鹏应用孵化。

创新举措,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园区紧紧围绕“两城一中心”建设,聚焦智慧交通主导产业,以高端装备和工业信息化为导向,瞄准具有产业链顶尖技术的高精尖企业,紧盯项目快落地、快推进,力求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突出招大引强,瞄定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园区紧扣主导产业体系,做到新引进的项目与主导产业高度契合。聚焦优化结构抓招商,既看中项目的总量和“吨位”,又突出项目的支撑力和引领力。同时,园区绘制产业招商地图,聚焦产业链抓招商,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和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吸引和培育一批标志性企业,努力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围绕发展定位,分门别类招商企业目录。园区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定位,瞄准国内外顶尖企业和知名研发机构,分门别类编制了重点招商企业目录,为下一步的招商工作指明了方向。

依托节会招商,打造园区品牌效应。园区积极组织参加历年的金秋经贸洽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等,借助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园区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项目落户。

重大项目点亮产业新城

园区作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正在加快打造“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并前瞻“新基建”产业集群,园区日益成为未来产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这些都得益于一批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建设投产。

全面深化产城融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园区按照国家级新区标准,大力推动新区主导产业与园区传统产业、新区各产业平台和园区现有产业版块的全面融合。大力推进园区西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开展中山片区产业空间规划升级工作;加强小柳片区低效用地开发与企业管理,形成高新片区、中山片区双主轴发展、四大板块齐头并进新格局。园区不断优化空间布局,聚焦特色、聚焦资源,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园区坚持重大项目建设主抓手不动摇,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园区持续扩大有效投入、优化供给结构、加快培育新动能,充分发挥重大产业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19年园区在建重大项目25个,在建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152.5亿元,园区大力推进中国气象谷、中欧国际创新社区、工业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中山湖自主创新国际社区等一批国际一流的重点项目建设,彰显研发、办公、生产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洽谈行业高端企业,促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以品质提升推动高端产业集聚。

科技创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园区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引进工作。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蓬勃发展。

强化高企培育,夯实产业基础。园区切实抓好高企的引进和培育,实施中小型企业培育计划,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成长,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2019年园区共新增高新企业44家,新申报增幅41%,省培育库54家,市培育库62家。园区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努力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提升园区创新实力。

专业载体优化升级。2019年,泰智会众创空间、龙威产业园等一批集孵化、培育、产业化为一体的专业载体投入使用,不断丰富园区综合创新生态链,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优质孵化空间。园区依托中山片区“一横三纵”4条快速路贯穿的交通优势,积极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孵化体系,努力创造出一个“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投资本聚集、科技成果转化便利、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的国家级众创空间。

校地融合深度推进。园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活力创新生态链,着力引进高端创新资源,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园区对接南信大一流气象专家,以国际气象科学前沿为引领,吸引一批国际一流企业集聚,推动产学研工作不断深入,打造世界性的气象主题创新产业平台。同时,以新型研发机构对接高校创新坐标系,搭建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市场运作的创新平台,推动校地融合发展。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njimip.com/

标签:智能制造;园区;特色产业
责编:李旸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